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胶州湾沉积物重金属形态不同浸取方法的比较与污染讯息指示作用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梁宪萌 1 ; 宋金明 1 ; 段丽琴 1 ; 袁华茂 1 ; 李宁 1 ; 李学刚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重金属;活性组分;浸取方法;沉积物;胶州湾

期刊名称: 海洋学报

ISSN: 0253-4193

年卷期: 2016 年 38 卷 10 期

页码: 12-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性形态对于指示沉积物污染状况具有重要作用,为探寻简洁且能够有效提取重金属活性形态的浸提方法,实验研究了0.1mol/L和1mol/L盐酸的单级提取和欧共体标准局(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提出的BCR分级提取法对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Ni、Pb、Zn)和Al、Fe、Mn的浸取效果。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提取的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浓度的稀盐酸对BCR方法中的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金属均具有较好浸提效果,但对可氧化态金属浸提能力相对较弱。不同提取方法的人为信号指数(ASI)计算结果表明,BCR浸取法提取结果的金属ASI值最大,表明其对沉积物中金属活性形态提取效率较高;1mol/L HCl提取结果的金属ASI值最低,可能是较高浓度强酸使沉积物较大颗粒内层中"惰性"金属被浸取出来,"增加"了金属活性组分的污染讯息信号;对沉积物中Cu、Pb和Zn而言,0.1mol/L HCl提取结果的ASI值与BCR方法接近。经过Al归一化后,0.1mol/L HCl浸提的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与胶州湾的实际污染状况相吻合,表明0.1mol/L的HCl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复杂的BCR浸取法,此方法可简化重金属活性形态的提取步骤,适合大范围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 相关文献

[1]胶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刘兆庆,徐方建,田旭,徐丰,赵永芳,李安春,江祖州,殷学博. 2017

[2]胶州湾湿地沉积物中HCHs和DDTs含量水平与评价. 周明莹,乔向英,谢寒冰,陈碧鹃,陈聚法,崔正国. 2012

[3]胶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胡睿,窦衍光,邹亮,林曦,薛碧颖,王蜜蕾,王青,解永健. 2021

[4]胶州湾海水、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崔毅,陈碧鹃,宋云利,王文兰. 1997

[5]2015年胶州湾主要入海河流及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数据集. 赵永芳,田旭,叶友权,徐方建. 2022

[6]近海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以海南新村港为例. 巩慧敏,刘永,肖雅元,李纯厚. 2018

[7]红海湾表层沉积物铅、锌污染的判断与分析. 甘居利,贾晓平,林钦,王增焕,李纯厚. 2000

[8]渤海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时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霍素霞,邢聪聪,朱超祁,张红,程升,姜君,单红仙. 2017

[9]南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状况. 甘居利,贾晓平,李纯厚,蔡文贵,王增焕,吴洽儿. 2003

[10]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估. 徐亚岩,柏育材,纪炜炜,阮雯,郑亮,王云龙. 2019

[11]春、夏季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模糊综合评价及来源分析. 李磊,平仙隐,王云龙,蒋玫,袁骐,沈新强. 2014

[12]红海湾底质重金属分布与背景值探讨. 甘居利,林钦,贾晓平,周国君,王增焕. 1999

[13]珠江八大口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危害评价. 杨婉玲,赖子尼,魏泰莉,庞世勋. 2009

[14]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关系. 张亮,吴凤丛,宋春丽,任荣珠,王尽文,张乃星. 2012

[15]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V、Cr、Co、Ni的形态特征及潜在风险分析. 柏育材,张海燕,郑亮,纪炜炜,阮雯,徐亚岩. 2023

[16]桑沟湾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蒋增杰,方建光,张继红,毛玉泽,王巍. 2008

[17]长江口及杭州湾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时间序列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杜荣璇,袁骐,平仙隐,沈新强,王云龙,晁敏. 2023

[18]2008年珠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生态危害评价. 蒋万祥,赖子尼,彭松耀,魏泰莉,高原,杨婉玲. 2010

[19]安徽太平湖流域底质沉积物多种重金属和砷的分布特征及环境评价. 刘亚风,钱丽萍,黄洪辉,王德耀,陆君,齐珂,樊正球. 2015

[20]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长期变化及其背景值的校正. 杨茜,杨庶,孙耀.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