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记录的浮游藻类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梅西 1 ; 孟祥君 1 ; 王中波 1 ; 王忠蕾 1 ; 南青云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辽东湾;初级生产力;生物标志物;浮游群落结构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前沿

ISSN: 1009-2722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10-1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对渤海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辽东湾51个站位的调查研究发现,硅藻、甲藻和颗石藻这3种浮游植物的生物标志物含量分布规律不明显,为了消除粒度和沉积速率的影响,将这3种生物标志物总量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做比值,得到的相对含量从湾内到湾口随着离岸距离增加而增加,生物标志物指示的初级生产力与现场调查的结果一致,表明生物标志物法基本可以用来重建初级生产力。辽东湾海域初级生产力在湾口高于湾内,表明其主要控制因素是水体浊度而不是陆源营养盐的输入。辽东湾西侧菊花岛附近初级生产力的高值主要与人类养殖、陆源排污等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对比例结果显示,辽东湾两侧近岸区硅藻和甲藻相对贡献高,尤其是硅藻占据绝对优势,这主要与硅藻在高营养盐的情况下具有竞争优势有关,而在辽东湾中部发现高的颗石藻相对贡献与黄海暖流入侵路径相对应。

  • 相关文献

[1]胜利原油对半滑舌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夏斌,陈碧鹃,李传慧,崔毅,马绍赛. 2011

[2]3个湖泊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CYP1A1和GST的比较及其功效分析. 宋超,钟立强,裘丽萍,陈校辉,刘颖. 2013

[3]双壳贝类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于永兴,张晓娜,姚琳,江艳华,曲梦,郭萌萌,谭志军,李兆新,翟毓秀,李风铃. 2020

[4]东海和黄海表层沉积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及古生态重建潜力. 张海龙,邢磊,赵美训,孙耀,唐启升. 2008

[5]钙网蛋白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郁二蒙,吕池波,谢骏,余德光,王广军,王海英,龚望宝,李志斐. 2012

[6]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标志物的功效分析. 宋超,胡庚东,范立民,裘丽萍,瞿建宏,孟顺龙,陈家长. 2011

[7]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的渔港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刘倩,刘永,张林宝,陈海刚,张喆,田斐,王学锋. 2024

[8]二百年来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记录. 邢磊,赵美训,张海龙,孙耀,唐启升,于志刚,孙晓霞. 2009

[9]苯并[a]芘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肝脏生物标志物指标的影响. 李磊,蒋玫,沈新强,王云龙,吴庆元,牛俊翔,许高鹏. 2015

[10]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2019—2020年夏季表层悬浮颗粒有机质组成及其控制因素. 陶舒琴,李云海,唐正,叶翔,孙恒,高众勇,李国刚. 2022

[11]汞、镉离子急性污染对紫红笛鲷肝脏金属硫蛋白的胁迫效应. 陈春亮,马胜伟,王学锋. 2014

[12]渔业生态环境指示生物诊断和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杨健. 2015

[13]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宋超,裘丽萍,范立民,孟顺龙,贾旭淑. 2014

[14]镉对“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的急性毒性及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影响. 陈修报,刘洪波,苏彦平,姜涛,杨健. 2017

[15]春季季风转换期间孟加拉湾的初级生产力. 刘华雪,柯志新,宋星宇,谭烨辉,黄良民,林强. 2011

[16]大亚湾初级生产力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吴风霞,李纯厚,戴明,杜飞雁,林琳,王昊. 2009

[17]大连地区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分布和初级生产力估算. 姜北,薛克,周遵春,潘玉洲. 2010

[18]MIS 6期以来西菲律宾海表层营养物质水平演化及其控制因素: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的Cd/Ca证据. 郭景腾,李铁刚,熊志方,仇晓华,秦秉斌,常凤鸣. 2018

[19]2016年春季西太平洋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代晟,孙晓霞,梁俊华,田梓杨,刘涛. 2017

[20]沙尘和灰霾期间中国近海大气氮沉降通量估算. 陈春强,张强,关晓东,黄蕾,薛迪,王娇,刘晓环.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