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翘嘴鳜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分子特征及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悦 1 ; 高晓建 1 ; 叶金明 1 ; 陈楠 1 ; 杜雪地 1 ; 张晓君 1 ; 邴旭文 1 ;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翘嘴鳜;嗜水气单胞菌;aer A基因;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1225-12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危害鳜鱼养殖生产的重要病原细菌,为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分子特征及建立快速检测技术,实验对引起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致病性、菌株毒力特征研究,同时以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aer A为分子靶标设计引物,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次引起翘嘴鳜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半致死浓度为1.6×10~6 CFU/m L,携带aer A等14种毒力基因,此14种毒力基因可用于其致病性分析及分子检测。以气溶素基因aer A设计引物进行的环介导恒温扩增,结果显示可扩增出阶梯状条带,加入SYBR Green I染色后呈现绿色的阳性反应,而对照组均未出现任何扩增条带且反应体系呈现橙色,表明LAMP检测方法对于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检测的最低检测限为4.6×10~1 CFU/m L;10种经人工感染的淡水养殖鱼虾组织匀浆增菌液,提取DNA后进行LAMP方法检测,结果均可获得阳性扩增结果,而对照未染菌组呈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性,可应用于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水生动物疾病的检测。

  • 相关文献

[1]十足目虹彩病毒(DIV1)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邹莹,郭晓萌,万晓媛,邱亮,张庆利. 2020

[2]温度对摄食配合饲料翘嘴鳜胃排空速率的影响. 汪福保,董浚键,孙成飞,王淼,程光兆,卢迈新,叶星. 2023

[3]氨氮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消化酶活性及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孙阿君,丁炜东,曹丽萍,曹哲明,邴旭文. 2024

[4]翘嘴鳜选育群体早期生长及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张进,王亚军,周彩杏,刘灿洪,余伟祥,曾金龙. 2013

[5]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赵建,朱新平,陈永乐,刘毅辉,谢刚. 2008

[6]翘嘴鳜3个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曾庆凯,孙成飞,董浚键,田园园,师红亚,焦真真,叶星. 2017

[7]翘嘴鳜microRNA转录组分析及生长相关miRNA鉴定. 王博,田园园,孙成飞,董浚键,叶星. 2017

[8]翘嘴鳜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及雌雄形态性状差异分析. 董浚键,孙成飞,田园园,曾庆凯,师红亚,卢迈新,叶星. 2018

[9]广东与江西翘嘴鳜养殖与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杨宇晖,梁旭方,林群,李锦光,王琳,谢骏. 2010

[10]基于转录组测序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2种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陈之航,董浚键,孙成飞,田园园,叶星. 2017

[11]翘嘴鳜微卫星标记亲权鉴定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曾庆凯,孙成飞,董浚键,田园园,叶星. 2017

[12]翘嘴鳜转录组测序及SSR新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孙海林,孙成飞,董浚键,田园园,胡婕,叶星. 2019

[13]急性氨氮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及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雨,丁炜东,曹哲明,邴旭文,徐畅,杨帆,张晨光,谷心池,孙阿君. 2019

[14]人工配合饲料池塘养殖翘嘴鳜广清1号生长模型构建. 汪福保,程光兆,董浚键,孙成飞,王淼,卢迈新,叶星. 2022

[15]江苏省6个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颜元杰,曹哲明,丁炜东,邴旭文. 2019

[16]摄食配合饲料翘嘴鳜快长组与慢长组转录组特征比较分析. 陈晓,孙成飞,董浚键,张赫桐,田园园,高风英,叶星. 2023

[17]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比较. 刘毅辉,陈永乐,朱新平,谢刚,黄伟平,洪孝友,李海潮,张伟康,陈少华. 2012

[18]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镜鲤溃疡病. 卢彤岩,杨雨辉,刘红柏. 2000

[19]大口黑鲈烂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刘春,李凯彬,王庆,马必勇,卞荣玲. 2012

[20]水产源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性及QRDR基因突变分析. XUE Hui-juan,薛慧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