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滋味和香气成分结合化学计量法鉴别不同贮藏年份的康砖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乔小燕 1 ; 操君喜 2 ; 车劲 3 ; 陈栋 1 ; 刘仲华 1 ;

作者机构: 1.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3.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

关键词: 黑茶;贮藏年份;生化成分;挥发性成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20 年 36 卷 009 期

页码: 260-269,2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研究以不同贮藏年份康砖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主要的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初步明晰贮藏过程中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客观地鉴别不同贮藏年份康砖茶的滋味特征和香气轮廓.结果 表明:康砖茶滋味和香气对贮藏时间有明显的响应.茶多酚、儿茶素组分、没食子酸、咖啡碱、可溶性总糖和和葡萄糖含量在贮藏期1~10年间降低,在之后的10~30年间增加.茶褐素和麦芽糖含量在贮藏期1~30年间显著增加(p<0.05).构成香气轮廓的特征挥发性成分数量先减少后增加,酯类和杂环类逐渐取代不饱和醛类、醇类和酚类成为康砖茶的重要赋香成分.基于贮藏期的康砖茶滋味特征和香气轮廓的变化规律,滋味特征分为1~6年、10~15年和22~30年;香气轮廓分为1~6年、10~22年和25~30年.贮藏期10年是滋味特征和香气轮廓从新荼向陈年老茶转变的转折点.因此,基于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贮藏年份康砖茶的品质特征进行鉴别是可行的,滋味特征和香气轮廓的变化规律可作为康砖茶价值评价的重要依据.

  • 相关文献

[1]萎凋时间对丹霞8号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陈维,马成英,陈栋. 2020

[2]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品质比较. 曾愉,陈维,马成英,胡蝶,夏红玲,林威鹏,乔小燕. 2023

[3]不同年份陈皮黄酮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刘丽娜,徐玉娟,肖更生,吴继军,余元善,傅曼琴. 2020

[4]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影响. 关美玲,刘仲华,刘素纯,陈栋,黄建安,李佳莲. 2012

[5]不同仓储地康砖茶生化成分比较分析. 乔小燕,陈维,马成英,操君喜,陈栋. 2019

[6]白叶单枞黑茶降血糖活性成分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叶琼仙,尹胜,周盈利,苗爱清,李绮汶,刘静,朱龙平,LESLIE Brown,王冬梅. 2013

[7]不同发酵茶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巨噬细胞泡沫化抑制活性初步研究. 程悦,吴文玉,苗爱清,徐索文,庞式,王铁桥,刘培庆,王冬梅. 2010

[8]岭头单枞黑茶渥堆工艺探讨. 黄国滋,赖兆祥,卓敏. 2008

[9]云南白莺山古茶树晒青毛茶生化成分分析. 乔小燕,李崇兴,黄华林,吴华玲,左成琳,陈栋. 2018

[10]不同茶类陈年茶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向丽敏,刘雅琼,赖幸菲,黎秋华,孙伶俐,陈文品,陈栋,孙世利. 2018

[11]英红九号六大茶类生化成分分析及体外活性评价. 孙世利,郭芸彤,陈海强,刘晨,赖幸菲,曹藩荣. 2018

[12]陈年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及其降脂降糖活性研究. 霍梦恩,李冬利,罗小燕,安然,文帅,赖幸菲,孙世利. 2019

[13]贮藏时间对单丛茶成分及其抑制脂肪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袁尔东,段雪菲,向丽敏,孙伶俐,赖幸菲,黎秋华,任娇艳,孙世利. 2018

[14]基于多总体均值向量检验法的不同季节茶叶鉴别技术研究. 刘淑媚,周巧仪,凌彩金,王秋霜. 2018

[15]茶小绿叶蝉对茶叶生化成分的影响及高效低水溶性药剂防效试验. 刘嘉裕,黎健龙,周波,陈义勇,廖侦成,唐颢. 2020

[16]贮藏时间对单丛茶成分及其抑制脂肪酶、α-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袁尔东,段雪菲,向丽敏,孙伶俐,赖幸菲,黎秋华,任娇艳,孙世利. 2018

[17]不同年份普洱茶体外降糖降脂作用及其物质基础. 孙世利,刘雅琼,刘瑾,张灵枝,郑少烘,孙伶俐,陈文品. 2018

[18]可可茶无性系品种的生化成分研究. 何玉媚,彭力,李成仁,李家贤,黄华林,乔小燕,晏嫦妤,吴华玲,叶创兴,宋晓虹. 2011

[19]凤凰单丛茶品质地域性差异的生化基础. 唐颢,方华春,唐劲驰,黎健龙,周波,蔡娇. 2015

[20]茶树花果利用研究总结报告. 伍锡岳,熊宝珍,何睦礼,苗爱清,李勤,庞式,吴秋典,文克生. 199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