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禾谷镰孢复合种毒素化学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红霞 1 ; 孙华 2 ; 郭宁 2 ; 张海剑 2 ; 石洁 2 ; 常佳迎 3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禾谷镰孢复合种;毒素化学型;遗传多样性;ISSR;玉米穗腐病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82-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不同省(自治区)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毒素化学型和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亲缘关系。【方法】选用根据基因Tri13和Tri3序列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分析来自11个省(自治区)的92株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的毒素化学型;从100条哥伦比亚大学(UBC)开发的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条带丰富、重复性好、信号强、背景清晰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使用Popgen32软件计算多态性位点百分率、Shannon’s多样性指数、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依据Nei’s遗传距离,利用NTsys2.10e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并构建供试菌株的聚类图。【结果】供试的92株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的产毒素化学型有4种:DON、15-ADON、DON+15-ADON和NIV+15-ADON。其中产生DON和15-ADON的菌株分别为1株和20株;同时产生15-ADON和NIV的有1株;同时产生15-ADON和DON的有55株。筛选出的13条引物对所有供试菌株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0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1条,多态性比率为99.02%,平均每条引物产生条带为7.85条。在群体平均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129,Shannon’s的信息指数(I)为0.4774,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同地理种群间,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河北、山西、黑龙江和吉林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安徽和河南种群最低。地理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722,说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但大部分遗传变异(72.78%)发生在种群内。遗传分化系数估算的基因流值Nm=1.3372(>1),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甘肃菌株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安徽和内蒙古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最远。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相似系数为0.43—0.95。在相似系数为0.43时,所有菌株分成2大类群,Group 1包括4株北方春播区菌株(吉林、山西和河北张家口),不产生NIV和DON;Group 2由余下的88株菌株构成,产生的毒素类型主要为DON和15-ADON,其来源于北方春播区(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和河北张家口、唐山)和黄淮海夏播区(河北石家庄、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在相似系数为0.664时,各类群分成不同的亚群,亚群的结果与菌株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和毒素化学型分析显示,同一地理种群的菌株多数聚在一起,个别菌株分散到不同的分支上。【结论】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的禾谷镰孢复合种主要的毒素化学型为DON和15-ADON。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禾谷镰孢复合种菌株群体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有关。

  • 相关文献

[1]春玉米区穗腐病病原菌组成、分布及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鉴定. 孙华,张海剑,马红霞,石洁,郭宁,陈丹,李坡. 2018

[2]海南玉米穗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优势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孙华,郭宁,石洁,张海剑,马红霞,刘树森. 2017

[3]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佳迎,刘树森,马红霞,石洁,郭宁,张海剑. 2019

[4]河北省绿子叶黑豆种质资源表现型和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耿立格,王丽娜,张磊,张京慧,宋彦峰. 2010

[5]玉米穗腐病样本中温和镰孢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孙华,李坡,郭宁,石洁,张家齐,张海剑. 2020

[6]山东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种的系统发育分析. 丁梦军,杨扬,孙华,马红霞,刘树森,石洁. 2019

[7]培养条件及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可可毛色二孢生长的影响. 刘树森,胡清玉,杨扬,李坡,马红霞,石洁. 2018

[8]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系统发育分析. 孙华,丁梦军,张家齐,石洁,郭宁,李坡. 2019

[9]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张海剑,索相敏. 2016

[10]华北地区穗期亚洲玉米螟为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关系. 何康来,王振营,石洁,董建臻. 2005

[11]Assessment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Foxtail Millet with Its Wild Ancestor and Close Relatives by ISSR Markers. Li Wei,Zhi Hui,Wang Yong-fang,Li Hai-quan,Diao Xian-min,Zhi Hui,Diao Xian-min. 2012

[12]黄色脆嫩金针菇菌株'冀金12'的选育. 李慧,夏伟伟,高春燕,王朝江. 2021

[13]黄淮海地区玉蜀黍黑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张家齐,马红霞,郭宁,张海剑,石洁. 2019

[14]25种无花果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陈桂平,张胜珍,段英姿,客绍英,马艳芝,王晓英,王秀萍,鲁雪林. 2019

[15]我国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葛淑俊,孟义江,李广敏,马峙英. 2006

[16]湖南新田大冠岭野生大豆居群遗传结构与空间分布关系. 赵青松,赵云云,王朋,邓小娟,马启彬,年海,杨存义. 2014

[17]广东5个野生大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青松,陈振伦,赵云云,张杰,马启彬,年海,杨存义. 2013

[18]25个无花果品系间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陈桂平,鲁雪林. 2019

[19]基于表型的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抽提. 钱玉源,刘祎,崔淑芳,王广恩,张曦,金卫平,李俊兰. 2019

[20]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