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草覆盖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钟旭华 1 ; 黄农荣 1 ; 吕国安 2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水稻;稻草覆盖还田;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叶绿素含量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0 年 18 卷 03 期

页码: 611-6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设置覆盖还田和不还田2种稻草还田处理,4种氮肥处理,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显著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其总吸氮量比稻草不还田处理增加13.7%~20.3%,但对不同生育阶段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影响不大。与稻草不还田处理相比,稻草还田处理的水稻在分蘖中期(MT)、穗分化始期(PI)和抽穗期(HD)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实地养分管理(N1)的MT时期除外]。稻草还田可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RE)、农学利用率(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两年平均,稻草还田处理的RE比稻草不还田处理提高8.23个百分点,相对提高23.4%,达极显著水平。AE、RE、PFP与MT~PI期间的吸氮量呈正相关,其中AE和PFP达极显著水平。RE与HD~MA期间的吸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MT施氮、促进MT~PI期间的氮素吸收对提高AE、RE和PFP有重要意义。创造条件增加抽穗后的氮素吸收,对于提高RE、减少氮肥损失和面源污染至关重要。

  • 相关文献

[1]“三控”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田卡,钟旭华,黄农荣. 2010

[2]稻草覆盖还田对华南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钟旭华,黄农荣,吕国安. 2011

[3]控释肥料氮素释放与水稻吸收动态研究. 唐拴虎,陈建生,徐培智,张发宝,谢春生,杨少海. 2004

[4]影响杂交水稻纹枯病发生的若干植株群体指标. 钟旭华,彭少兵,Roland J.BURESH,黄农荣,郑海波. 2006

[5]晚季不同类型高产水稻品种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初报. 刘彦卓,黄农荣,黄秋妹,陈钊明,刘斌,梁祖扬,邱润恒,张旭. 2000

[6]调控剂对减缓水稻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研究. 陆秀明,黄庆,刘军,刘怀珍. 2003

[7]广州市郊稻田氮肥减施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分析. 黄巧义,黄旭,唐拴虎,杜建军,张木,李苹,付弘婷. 2020

[8]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 2007

[9]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现状及对策. 马群,李国业,顾海永,杨雄,张洪程. 2010

[10]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杨建昌,王光火,邹应斌,张福锁,朱庆森,Roland Buresh,Christian Witt. 2002

[11]两种菠菜累积硝酸盐特性差异的研究. 艾绍英,李生秀,唐拴虎,姚建武. 2000

[12]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 邹积祥,杨陶陶,伍龙梅,包晓哲,张彬. 2024

[13]不同遮阳率对大花蕙兰‘开心果’平地栽培成花的影响. 江南,胡锐清,朱根发,陈和明,吕复兵. 2011

[14]高产水稻光合速率的变化. 刘彦卓,黄农荣,陈钊明,刘斌,黄秋妹,梁祖杨,邱润恒,张旭,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1999

[15]涝渍胁迫下辣椒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相关性模型建立及应用. 宋钊,梁栌丹,黄文茵,陈潇,曹健,何裕志,张白鸽. 2022

[16]不同抗生素和防腐剂对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细胞生长的影响. 李亚军,朱为菊,费小雯,邓晓东. 2017

[17]墨兰‘达摩’叶艺品系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比较. 许庆全,杨凤玺,叶庆生,朱根发. 2017

[18]轻简氮肥管理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彭碧琳,李妹娟,胡香玉,钟旭华,唐湘如,刘彦卓,梁开明,潘俊峰,黄农荣,傅友强,胡锐. 2021

[19]控释尿素配比对华南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易琼,吴腾飞,曾招兵,唐拴虎,付弘婷,李苹,戴文举,张木. 2024

[20]水稻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示范效果. 黄农荣,欧杰文,钟旭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郑海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胡瑞法,黄德江,曹建民.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