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株对玉米螟高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杀虫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宇 1 ; 刘宏伟 2 ; 路杨 2 ; 王一平 2 ; 李娜 2 ; 关宇 2 ; 张正坤 2 ; 杜茜 3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玉米;亚洲玉米螟;水稻二化螟;菌株鉴定;微生物杀虫剂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148-1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田间土壤中收集并分离获得野生菌株,进行菌体、伴孢晶体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对玉米螟及水稻二化螟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产生的伴孢晶体形状多为不规则形。16S rDNA序列与苏云金芽孢杆菌属的BMB 171同源性达99%,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命名为JN002。该菌株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高毒力,对水稻二化螟毒性不及玉米螟,对黏虫几乎无毒力。该菌株是1株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强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新菌株,同时也具备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潜力。

  • 相关文献

[1]苏云金芽胞杆菌一新菌株的鉴定及其杀虫活性. 孟鑫睿,路杨,刘艳微,徐文静,冯树丹,张正坤. 2015

[2]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世代的影响. 张柱亭,类成平,孙嵬,张统书,董辉. 2014

[3]转基因玉米SW12-859的抗螟性及农艺性状评价. 康领生,姜志磊,刘洋,王玉民,徐惠风. 2017

[4]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毒力生测方法比较研究. 关兵兵,张军,徐文静,李启云. 2014

[5]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 常玉明,张正坤,赵宇,刘宝权,李启云,陈光. 2021

[6]吉林省二代区玉米螟落卵与赤眼蜂寄生动态关系研究. 周淑香,鲁新,李丽娟,张国红,丁岩,常雪. 2020

[7]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 隋丽,徐文静,朱慧,张正坤,费泓强,陈日曌,汪洋洲,李启云,路杨. 2020

[8]4株虫生真菌对亚洲玉米螟致病力评价及其与松毛虫赤眼蜂的相容性. 赵宇,姜媛媛,田艺帆,王佳江,隋丽,张云月,李启云,路杨,张正坤. 2023

[9]转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武奉慈,刘金文,刘娜,曲文利,张明,宋新元. 2014

[10]玉米高产杂交种综合抗性评价. 晋齐鸣,宋淑云,王立新. 2000

[11]对不同世代亚洲玉米螟进行化学防治的效果比较. 鲁新,王振营,丁岩,李丽娟,张国红,常雪,毛刚,刘剑. 2016

[12]分子改造Cry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创制及其抗虫功能评价. 王阳,杨朔,尹悦佳,刘洋,李楠. 2015

[13]玉米内吸白僵菌素对玉米螟和玉米蚜虫取食行为和存活的影响研究. 卢奕灼,隋丽,许孟南,路杨,李启云,刘剑锋,张正坤. 2025

[14]吉林省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研究. 周淑香,陈立玲,李丽娟,鲁新,高月波,李小宇. 2021

[15]不同世代发生区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效果差异分析. 周淑香,李丽娟,毛刚,刘剑,孙康娜,李光雪,高月波,鲁新. 2021

[16]吉林省西辽河稻区二化螟种群动态及生防效果初步研究. 张强,朱晓敏,周淑香,赫思聪,高悦,田志来. 2022

[17]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广谱性白僵菌菌株筛选. 田志来,朱晓敏,骆家玉,路杨,赵宇. 2014

[18]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防治水稻二化螟飞行参数筛选. 张强,朱晓敏,赫思聪,高悦,李启云,田志来. 2023

[19]水稻二化螟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筛选. 朱晓敏,路杨,高悦,鲍润泽,高月波,赵宇,田志来. 2013

[20]我国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应用及展望. 谭云峰,田志来.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