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蒸制过程中草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方心如 1 ; 肖乃勇 1 ; 郭全友 2 ; 施文正 1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草鱼;蒸制;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白肉;红肉;挥发性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24 期

页码: 241-2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蒸制草鱼的风味品质,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HS-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及感官评定研究了草鱼白肉和红肉在蒸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在鱼肉中共鉴定出40种化合物,其中白肉(34种)和红肉(37种)共有的挥发性化合物有30种,主要是醛类、醇类、酮类和酯类。蒸制处理会促进鱼肉中挥发性化合物(异丁醛、戊醛、己醛、庚醛、2-乙基己醇和2-戊酮)的形成;蒸制后,红肉中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相对含量都高于白肉。PCA结果表明,在蒸制过程中,红肉的风味变化较白肉更为丰富。在蒸制时间到达9 min时,鱼肉整体的风味趋于稳定,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以代表熟草鱼肉的风味。感官评定的结果也显示,蒸制9 min的草鱼肉具有较好的风味和整体可接受度。综上,HS-GC-IMS和PCA的组合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蒸制时间的草鱼白肉和红肉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并为确定草鱼适宜的蒸制时间提供依据。

  • 相关文献

[1]草鱼脆化过程中肌肉挥发性成分变化. 冯静,林婉玲,李来好,杨贤庆,王锦旭,黄卉,胡晓,郝淑贤,吴燕燕. 2016

[2]草鱼呼肠孤病毒HZ08株VP4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曾伟伟,王庆,刘宝芹,刘永奎,石存斌,吴淑勤. 2012

[3]镁对草鱼生长、脂肪沉积、消化和代谢的影响. 汪福保,罗莉,李云,文华,陈时,王亚哥. 2009

[4]日粮铁对草鱼生长、营养成分和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 苏传福,罗莉,文华,盛小洒,李珊珊. 2006

[5]漂浮湿地的构建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赵晓杰,李晓莉,陶玲,张世羊,李谷. 2014

[6]不同钴源对草鱼生长性能、组织钴含量和部分血清指标的影响. 吴凡,袁丹宁,文华,蒋明,刘伟,田娟. 2013

[7]东太湖草鱼网围养殖区声波的研究. 曹瑜,施炜纲,彭晓星. 2011

[8]首乌散对养殖草鱼品质影响的研究. 欧志明,武平,王广军. 2009

[9]草鱼四联疫苗在鱼禽(畜)养殖塘试验总结. 廖国礼. 2011

[10]草鱼种群SSR分析中样本量及标记数量对遗传多度的影响. 李鸥,赵莹莹,郭娜,鲁翠云,孙效文. 2009

[11]草鱼幼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遗传参数估计. 傅建军,张猛,沈玉帮,徐晓雁,孙俊龙,李家乐. 2015

[12]硒对草鱼抗氧化功能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苏传福,罗莉,李芹,文华,汪福保. 2008

[13]复合乳酸菌对草鱼的安全性及肠炎病防治的试验效果. 夏磊,范毛毛,杨仲明,张洪玉,肖继琴,齐长宝,彭翔. 2013

[14]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及加工品质比较. 赵睿,娄方瑞,丁福红,马爱军,王婷. 2016

[15]5种鱼类标志对草鱼临界游泳速度的影响. 俞立雄,段辛斌,陈大庆,罗宏伟,刘绍平,高雷. 2017

[16]草鱼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范玉顶,徐进,罗晓松,周勇,肖艺,曾令兵. 2011

[17]草鱼肾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 3A基因诱导表达及其酶活性分析. 符贵红,杨先乐,喻文娟,胡鲲,章海鑫. 2011

[18]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夏耘,邱立疆,郁二蒙,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吉红. 2014

[19]草鱼幼鱼对饲料中钴的需要量. 袁丹宁,文华,蒋明,吴凡,刘太亮,丁俊仁,冷向军. 2009

[20]草鱼钙网蛋白的克隆与组织表达. 李旭威,王海英,吴锐全,谢骏,郁二蒙,吴垠,余德光,王广军,龚望宝.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