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天翔 1 ; 韩刚 1 ; 马国强 1 ; 宋娜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关键词: 黑鳃梅童鱼;棘头梅童鱼;形态特征;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2-5174

年卷期: 2013 年 43 卷 01 期

页码: 27-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集丹东近海的黑鳃梅童鱼29个个体和海洲湾近海的棘头梅童鱼30个个体,开展2种梅童鱼形态特征比较研究。对2种梅童鱼的顶枕部小棘、臀鳍第一鳍棘、鳔侧枝、鳃腔和耳石等部位进行拍照及形态描述,并进行了2种梅童鱼传统形态学的8个分节特征和14个量度特征的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种梅童鱼的顶枕部小棘、鳔侧枝、鳃腔颜色和耳石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除鳔侧枝数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可数性状均无显著差异。采用贡献率大的8个参数建立2种梅童鱼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达100%;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在外部形态可量数据上虽存在个别交叉,但仍能形成各自相对集中的组;在P=0.01显著性水平下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2种梅童鱼在7个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 相关文献

[1]钝吻黄盖鲽不同群体形态学比较研究. 张岩,肖永双,高天翔,范厚丽. 2010

[2]基于16S rRNA和Cyt b基因序列探讨2种梅童鱼的遗传分化. 马国强,高天翔,孙典荣. 2010

[3]太平洋鲱和大西洋鲱间的形态变异研究(英文). 刘名,贾宁,赵林林,庄志猛,金显仕,高天翔. 2009

[4]黄海、东海近海七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梁述章,宋炜,赵明,谌微,李羽,马凌波. 2018

[5]黄唇鱼、大黄鱼、丁氏皱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6]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7]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观察. 刘俊果,宋炜,蒋科技,梁述章,张凤英,谌微,马凌波. 2018

[8]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李培伦,刘伟,王继隆,唐富江. 2017

[9]湖北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崔学海,沙航,郜卫华,梁宏伟,罗相忠. 2023

[10]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形态差异分析. 贺刚,徐金根,何力,吴斌,方春林,喻亚丽,费春平. 2023

[11]太湖和洪泽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体内元素的积累特征及产地判别. 杨健,徐勋,刘洪波. 2009

[12]半滑舌鳎早期不同性别的形态差异及判别分析. 王立萍,叶展,张亚群,王巧欣,李恒德. 2021

[13]哲罗鲑和川陕哲罗鲑群体多变量形态特征比较. 马凯,佟广香,张澜澜,赵成,何宝全,尹家胜,张永泉. 2023

[14]长丰鲢与长江鲢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梁宏伟,李忠,罗相忠,潘光碧,邹桂伟. 2015

[15]基于多元素分析的大麻哈鱼地理种群判别研究. 白淑艳,覃东立,汤施展,陈中祥,高磊,吴松,郝其睿,杜宁宁,王鹏. 2021

[16]4个地理群体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梁超,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吴彪. 2011

[17]鲚属两种群的形态变异及综合判别(英文). 程起群,韩金娣. 2004

[18]石斑鱼杂交种“云龙斑”与亲本的表型数量性状判别分析. 田永胜,段会敏,唐江,陈张帆,马文辉,庞尊方,李文升,翟介明,毛东亮,王晓梅. 2017

[19]我国5个青蛤地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么宗利,王慧,周凯,来琦芳. 2007

[20]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三个不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马爱军,王新安,孙志宾,赵艳飞,孙建华,王广宁,孟雪松,刘圣聪,张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