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关于水稻第6染色体株高基因的初步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余波 1 ; 刁立平 1 ; 盛生兰 1 ; 钱华飞 1 ; 李闯 1 ; 陆驹飞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扬州大学

关键词: 广亲和基因;近等基因系;基因定位;株高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08 年 20 卷 10 期

页码: 31-32+35

摘要: 通过连续多代回交将02428、Dular的水稻广亲和基因S5n导入典型籼稻品种N11和典型粳稻品种Ba中,获得近等基因系。在部分近等基因系中发现株高发生了分离。在代换片段长度检测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对部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

  • 相关文献

[1]色素原基因定位及其与广亲和基因之间物理距离的研究. 盛生兰,余波,李闯,陆驹飞. 2008

[2]水稻广亲和基因近等基因系代换片段长度检测及其利用. 余波,吴远雨,吉华利,张艳琼,陆驹飞. 2008

[3]小麦株高QTL Qph.nau-5B的效应评价. 韩玉洲,张勇,杨阳,顾正中,吴科,谢全,孔忠新,贾海燕,马正强. 2021

[4]杂交水稻粤优938杂种纯度的基因功能标记鉴定. 彭宏,王波,马薇,潘叶飞. 2011

[5]超高产杂交粳稻的遗传特征的初步分析. 范方军,王芳权,黄胜东,许明,王军,朱金燕,李文奇,沈文飚,仲维功,杨杰. 2014

[6]水稻广亲和基因在RFLP图谱上的初步定位. 刘蔼民,李和标,张启发,姜晓红,师素云,杨官品. 1992

[7]三系法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Ⅰ.籼粳交不育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区别及其检测. 王才林,张兆兰,汤述翥,施建达. 1992

[8]温度对番茄花叶病毒(TOMV)增殖及番茄叶片可溶性蛋白变化的影响. 许仁林,易琼华. 1989

[9]以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江苏主栽粳稻品种“淮稻5号”黑条矮缩病抗性. 李爱宏,潘存红,戴正元,肖宁,余玲,李育红,张小祥,张洪熙,潘学彪. 2012

[10]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和Pi2的抗谱差异及与Pi1的互作效应. 戴正元,潘存红,陈夕军,余玲,张晓祥,李育红,肖宁,龚红兵. 2013

[11]与粳稻BT型细胞质育性恢复基因连锁的实用SSR标记的筛选. 程保山,洪德林,万志兵,郭媛. 2011

[12]一组水稻卷叶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性状研究. 左示敏,张亚芳,潘存红,王龙平,冯凡,马玉银,潘学彪. 2011

[13]3个黄褐棉近等基因系的选择及评价. 汪保华,王为,庄智敏,朱新宇. 2011

[14]苏麦3号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分子标记. 赵涵,陈佩度,赵寅槐,马正强,刘大钧. 2002

[15]甘蓝型油菜有、无花瓣近等基因系花器官的比较研究. 张洁夫,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陈玉卿,陈新军,高建芹. 2003

[16]棉花纤维长度近等基因系R01-40-08的背景遗传效应分析. 张霞,高进,郭琪,徐鹏,张香桂,沈新莲. 2014

[17]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的RAPD分析. 钟少斌,张德玉,姚景侠,李松涛,张忠廷,王斌. 1993

[18]甘蓝型油菜无花瓣近等基因系的选育研究初报. 张洁夫,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伍晓明. 2002

[19]陆地棉转Bt基因抗虫性状近等基因系研究. 肖松华,刘剑光,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 2003

[20]利用RGA-PCR方法进行水稻抗瘟基因分子标记. 陈夕军,周益军,徐敬友,范永坚,童蕴慧.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