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香蕉-尖孢镰刀菌互作机理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元立 1 ; 杨乔松 1 ; 李春雨 1 ; 黄秉智 1 ; 董涛 1 ; 盛鸥 1 ; 毕方铖 1 ; 邓贵明 1 ; 胡春华 1 ; 高慧君 1 ; 窦同心 1 ; 何维弟 1 ; 刘思文 1 ; 易干军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致病机理;抗性机制;抗病品种选育;抗病性鉴定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0 年 47 卷 011 期

页码: 32-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由土壤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是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已发现Foc的4个生理小种.20世纪70年代,Foc 1号生理小种造成我国华南地区的龙牙蕉和粉蕉种植园大面积发病;90年代中后期,在广东省的香牙蕉种植园发现Foc 4号生理小种,并且迅速向其他香蕉产区蔓延.目前,国内各香蕉主产区均有报道发生Foc 4号生理小种引起的香蕉枯萎病,该病已成为制约我国香蕉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对香蕉枯萎病菌侵染过程以及香蕉枯萎病致病机理、抗性机制、抗病品种选育、抗性种质筛选及抗病性鉴定、防治等多个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1)在继续研究已有抗病品种对Foc TR4抗性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入研究Cavendish对Foc 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2)利用已经建立的香蕉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体系,获得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并进一步应用寄主植物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HIGS)获得更加持久稳定的抗病性;(3)将已经建立的香蕉试管苗离体水培系统应用于香蕉-Foc互作研究.

  • 相关文献

[1]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研究进展. 魏岳荣,黄秉智,杨护,许林兵,邱继水. 2005

[2]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邵秀红,窦同心,林雪茜,盛鸥,邓贵明,毕方铖,胡春华,李春雨,易干军,杨乔松. 2018

[3]利用根系分泌物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病原菌互作关系鉴定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 左存武,孙清明,黄秉智,李春雨,易干军. 2010

[4]天津市小麦田荠菜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及其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突变. 李琦,于金萍,郭文磊,刘亦学,张惟. 2021

[5]花生种子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抗黄曲霉侵染的关系. 周桂元,梁炫强. 2002

[6]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初探. 张良佑,萧整玉,吴洪基,黄巧云,潘大建. 1998

[7]柱花草炭疽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与分析. 高建明,胡彩平,郑金龙,张世清,陈河龙,刘巧莲,习金根,易克贤. 2014

[8]镰刀菌毒素对植物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刘开军,罗少波,王亚琴,何晓明,谢大森,彭庆务. 2010

[9]尖镰孢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陈石,李春雨,易干军,周红玲,郑加协. 2011

[10]猪渗出性皮炎. 蔡汝健,郝永清,宋长绪. 2008

[11]杀虫微生物——无色杆菌的研究新进展. 邓海滨,朱西儒,田世尧. 2003

[12]杀虫微生物-无色杆菌的研究新进展. 邓海滨,朱西儒,田世尧. 2003

[13]猫杯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 谢守玉,张健腓,吴健敏,白安斌,向华. 2010

[14]G型产气荚膜梭菌NetB毒素研究进展. 宋忠锋,戚南山,廖申权,尹理君,侯晓礁,李福元,吕敏娜,吴彩艳,李娟,林栩慧,蔡海明,胡俊菁,于林增,肖文婉,张健騑,孙铭飞,顾有方. 2021

[15]海南6个苦瓜品种对白粉病抗性的鉴定. 周洋,蓝国兵,佘小漫,于琳,周冬梅,金宝红,何自福. 2020

[16]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圃种质资源在华南的抗性评价和利用. 曾列先,陈深,杨健源,伍圣远,汪聪颖,朱小源. 2013

[17]药用野生稻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探讨. 萧整玉,张良佑,潘大建,黄巧云,范芝兰. 2000

[18]甘蔗对螟虫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甘仪梅,曾凡云,张树珍,杨本鹏. 2014

[19]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Wang Li,王丽,Zhang Jian-liang,张剑亮,Wang Ji-hua. 2013

[20]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 温黎俊,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王贵平,李春玲.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