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俊 1 ; 赵彦彦 1 ; 吴佳庆 1 ; 魏浩天 1 ; 龙海燕 1 ; 李三忠 1 ; 毕乃双 1 ;
作者机构: 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Mg/Ca;氧同位素;碳同位素分馏;黄岩岛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100-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有孔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捕获或黏附周围海水中的钙质或硅质形成自己的壳体,因此有孔虫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记录古气候、古海洋和古环境信息。以2017年蛟龙号第136潜次在南海珍贝海山底部约2 500 m水深位置精准采集的柱状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G.ruber以及G.sacculifer两类浮游有孔虫壳体的Mg/Ca以及碳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自12.6 ka以来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SST)的变化范围为24.4~29.3℃,平均温度为26.2℃,并能够识别出明显的气候突变事件,在时间范围上与新仙女木事件和全新世东亚夏季风突变事件大致吻合。这些突变事件可能受控于ENSO活动和热带辐合带(ITCZ)平均位置的纬向移动,并与北大西洋冰筏事件具有遥相关。此外,发现全新世期间浮游有孔虫G.sacculifer和G.ruber的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_(G.sacculifer-G.ruber)与SST变化有关,SST降低时,Δ~(13)C_(G.sacculifer-G.ruber)呈负偏;而在SST升高时,Δ~(13)C_(G.sacculifer-G.ruber)呈正偏。
- 相关文献
[1]温度对热带西太平洋活体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生长的影响研究. 董帅帅,类彦立,李铁刚,翦知湣. 2018
[2]MIS 6期以来西菲律宾海表层营养物质水平演化及其控制因素: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的Cd/Ca证据. 郭景腾,李铁刚,熊志方,仇晓华,秦秉斌,常凤鸣. 2018
[3]南海南部上层水体浮游有孔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安佰正,李铁刚,刘健,孙晗杰,于心科,常凤鸣. 2019
[4]四川裂腹鱼耳石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何勇凤,吴兴兵,王旭歌,朱永久,杨德国.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投喂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多纹钱鲽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肠道组织消化酶的影响
作者:刘鉴毅;杨俊;李琪;孙艳秋;刘佳伦;邹雄;方可菲;庄平;冯广朋;赵峰;黄晓荣
关键词:多纹钱鲽鱼;投喂策略;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
-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作者:韩续;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宋双双;田子晗;付新建
关键词:华北东部;新近纪;古地貌;陆架海沉降;华东河
-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作者:田子晗;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韩续;宋双双;付新建
关键词:古地貌重建;长江三峡贯通;晚渐新世;四川盆地;江汉盆地;水系反转
-
两种饵料条件下点篮子鱼幼鱼酶活力及其消化道菌群比较
作者:孙艳秋;李琪;刘鉴毅;庄平;杨俊;彭彪彪;秦搏;赵峰;冯广朋;黄晓荣
关键词:人工饲料;浒苔;消化道菌群;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点篮子鱼
-
山东半岛全新世近岸泥质区沉积过程与沉积记录
作者:谷玉;刘喜停;吴晓;王爱美;毕乃双;王厚杰
关键词:山东半岛;泥质区;沉积过程;沉积环境;古气候;古海洋学;全新世
-
华南洋陆过渡带构造演化: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过程与机制
作者:李三忠;索艳慧;周洁;王光增;李玺瑶;姜兆霞;刘金平;刘丽军;刘永江;占华旺;姜素华;程昊皞;王鹏程;朱俊江;戴黎明;董昊;刘琳;郭晓玉
关键词:洋陆过渡带;古特提斯洋;新特提斯洋;古太平洋;太平洋;造山;伸展
-
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山弯构造
作者:刘永江;马永非;冯志强;李伟民;李三忠;关庆彬;陈昭旭;周桐;方启昂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东段;古亚洲洋;俯冲增生;岩浆弧;中国东北山弯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