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影响甘蓝型油菜角果抗裂特性的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文雁成 1 ; 傅廷栋 1 ; 涂金星 1 ; 马朝芝 1 ; 沈金雄 1 ; 文静 1 ; 张书芬 2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国家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指数;影响因素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0 年 32 卷 01 期

页码: 25-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3个抗裂和4个易裂品种(系)分析了品种间、品种内单株间、单株内分枝间、主花序上的着生部位和角果相对含水量与抗裂角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间抗裂角指数差异极显著,说明遗传特性是影响抗裂角性状的主要因素。品种内不同单株间抗裂角指数变异系数在15.81%~73.78%,但变异范围没有超出该品种的抗裂角特性。单株内不同着生部位影响抗裂角指数,不同品种分枝部位间角果抗裂角指数的变异范围在18.67%~93.57%。下部第一分枝的角果抗裂角指数大于其它部位角果,主花序顶部角果的抗裂角指数分别比主花序中部和下部角果小55.04%和60.43%。角果相对含水量对抗裂角指数的影响很大,油菜角果的抗裂角指数(y)随角果相对含水量(x)的增加呈直线上升的关系,即y=0.0149x-0.4779,R2为0.4284。上述各因素对抗裂角品种的影响远大于对易裂角品种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双油8号不同结实部位种子品质差异. 朱家成,张书芬,曹金华,王建平,文雁成,何俊平,赵磊. 2013

[2]甘蓝型油菜F<,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张书芬,傅廷栋,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 2004

[3]甘蓝型油菜杂种后代芥酸含量及含油量的表现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张书芬,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傅廷栋. 2005

[4]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两种配合力的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田保明,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朱家成,刘建明,任乐建. 2002

[5]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分析. 曹金华,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赵磊,何俊平. 2013

[6]两种甘蓝型油菜化杀制种方法对比试验. 宋放,王谧,宋淑琦,陈杰. 2016

[7]甘蓝型油菜双低萝卜质不育恢复系快速改良技术研究.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蔡东芳,曹金华,赵磊,王东国. 2016

[8]高含油量油菜品系T057-7选育方法研究. 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赵磊,王军亮,刘改. 2009

[9]高含油量油菜杂交种双油092的选育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朱家成,张书芬,王建平,雁成,张书法,赵磊,曹金华,何俊平,蔡东芳. 2016

[10]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 张书芬,宋文光,田保明,任乐见,李好海. 1995

[11]甘蓝型单、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的抗逆性研究. 张书芬,傅廷栋,宋文光. 1993

[12]基于RNA-seq技术的甘蓝型油菜新转录本的鉴定. 徐文,安素妨,王艳,贾琳琳,鲁丹丹,张莹莹,刘建丰,李保全. 2018

[13]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2018

[14]MITE转座子在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中的多态性研究. 安素妨,李保全,鲁丹丹,李高原,侯锦娜. 2019

[15]甘蓝型油菜苗期下胚轴长、根长与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鲁丹丹,李保全,安素妨,侯锦娜. 2019

[16]不同密度网罩对甘蓝型油菜隔离制种效果比较. 文雁成,张书芬,何俊平,蔡东芳,朱家成,王建平,曹金华,胡坤,赵磊,王东国. 2021

[17]甘蓝型油菜几丁质酶基因家族进化及其应答病菌的表达分析(英文). 徐文,周腾胜,鲁丹丹,安素妨,侯锦娜,栗根义. 2020

[18]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豫油2号的选育. 宋文光,张书芬,文雁成,任乐见. 1991

[19]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筛选和初步研究.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赵磊,曹金华. 2010

[20]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基因分析. 张书芬,傅廷栋,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