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NF011AB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瑞茂 1 ; 陈大伦 1 ; 李敏 1 ; 汤晓华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闭蕾现象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10 年 38 卷 03 期

页码: 14-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1年春以2287A×沪油12组合的F1为母本,无瓣品系NF001为父本组配复交组合F1,并以此为基础经过6年7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较稳定的甘蓝型优质无花瓣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NF011AB。其群体无瓣株率达99.6%~100%,全无瓣花百分率达96.3%~98.4%,花瓣度仅为0.5~1.3。不育株率为48.5%~51.7%,不育性稳定。芥酸含量为0.3%~0.6%,硫代葡萄糖甙含量21.8~23.5μmol/(g.饼),含油量43.2%~46.3%,种子蛋白质含量23.4%~25.3%。其不育株死蕾率为11.2%~17.8%,闭花率达29.3%~32.2%,能正常开放的花仅占50%~58.7%。不育株(A株)结实指数仅为1.76,比可育株(B株)低19.6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繁殖技术研究. 陈大伦,张瑞茂,曾章丽,李敏. 2014

[2]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恢复系8274R的选育. 邵明波,李风华,白俊霞. 2012

[3]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选育研究. 侯国佐,杜才富. 1997

[4]甘蓝型无花瓣油菜的缺陷及克服途径研究. 张瑞茂,李敏,陈大伦,汤晓华. 2010

[5]甘蓝型无花瓣与有花瓣油菜在盛花期的田间生态环境比较. 李敏,张瑞茂,汤晓华,陈大伦. 2010

[6]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Ⅶ亲本的提纯鉴定整理技术规范及效果. 肖华贵,饶勇,陈静,李超. 2006

[7]甘蓝型隐型核不育三系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汤勇,陈东杰,汤晓华,徐春,张瑞茂. 2017

[8]早熟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早12的选育. 喻时周,秦信蓉,袁暘暘,汤勇,沈奇,赵云,杜才富. 2014

[9]甘蓝型杂黄籽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嘉油占的选育. 邵明波,李风华,汤勇,周荣,周棱波,白俊霞. 2012

[10]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花油203的选育. 汤晓华,陈芝能,王华,王海林. 2011

[11]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高油分黄籽双低恢复系8264 R的选育. 汤勇,李风华,白俊霞,邵明波. 2016

[12]RAPD标记在油菜核不育两系及其杂种纯度检验上的研究 Ⅰ.DNA快速制备及纯度检测. 李超,饶勇,陈静,刘作易,肖华贵,陶刚,朱英,宋杰轩. 2004

[13]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4]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籽粒成熟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0

[15]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2011

[16]甘蓝型油菜早熟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 3361 AB的选育及应用. 邹芳,喻时周,秦信蓉,赵云. 2014

[17]油菜隐性核不育系从低芥向双低转育的技术. 侯国佐. 2001

[18]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Ⅸ.硼砂施用方式、数量及时期与制种群体产量和经济性状变化. 肖华贵,饶勇,陈静,李超,杨光富. 2006

[19]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的遗传研究. 侯国佐,王华,张瑞茂. 1990

[20]甘蓝型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油研1220制种技术研究. 侯剑,程国平,代传学.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