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冬季海南岛五个海湾浮游植物光合色素分布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耀洋 1 ; 江涛 2 ; 吕淑果 3 ; 岑竞仪 1 ; 吕颂辉 1 ; 徐艳红 1 ; 江天久 1 ;

作者机构: 1.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2.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3.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海南岛;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光合色素;化学分类法

期刊名称: 海洋科学

ISSN: 1000-3096

年卷期: 2016 年 40 卷 08 期

页码: 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海南岛周边海湾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于2010年12月在海南岛周边5个海湾(海口湾、澄迈湾、洋浦-新英湾、陵水新村湾、三亚大东海)进行生态调查,分析了调查区域表层水的光合色素分布特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不同类群的影响。本次调查共检出17种光合色素,岩藻黄素和叶绿素a是含量最高的两种色素,平均值分别达到0.410?g/L和0.278?g/L。CHEMTAX分析表明,调查海湾浮游植物类群主要包括硅藻、甲藻、蓝藻、青绿藻、隐藻等;浮游植物类群以硅藻为主,其次是隐藻与青绿藻。海南岛北部3个海湾(海口湾、澄迈湾、洋浦-新英湾)的硅藻比例低于南部2个海湾(陵水新村湾、三亚大东海),但其隐藻比例高于南部海湾。RDA结果显示,不同门类的浮游植物受环境因子影响的模式不同:定鞭藻、金藻、蓝藻与盐度、温度呈较强正相关,而与硅酸盐呈较强负相关;硅藻与盐度、温度呈较强正相关,与DIN、硅酸盐、磷酸盐呈负相关;甲藻、绿藻与DIN、磷酸盐呈较强正相关并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小;隐藻、青绿藻与硅酸盐呈较强正相关,与盐度、温度呈极强负相关。

  • 相关文献

[1]白洋淀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 张军旺,谢骏,李志斐,张晓可,王广军,张凯,刘阳,肖国华. 2021

[2]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廖秀丽,陈丕茂,马胜伟,陈海刚. 2013

[3]冬季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色素特征的日变化研究. 陈飞羽,江涛,张玲,王小冬,马长江,王朝晖. 2016

[4]四溴双酚A(TBBPA)对叉鞭金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于延珍,张丽,曹为,郑立,孙承君,蒋凤华. 2016

[5]大亚湾大鹏澳牡蛎养殖临近海域自养微微型浮游生物种群分布特征. 白美娜,江涛,陈飞羽,王朝晖,江天久. 2019

[6]高HCO_3~-浓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李小伟,么宗利,周凯,林听听,王慧,来琦芳,应成琦. 2013

[7]秦皇岛贝类养殖区4种贝类对浮游植物的摄食选择性. 丁任业,查道军,谢艺萱,辛全栋,李向阳,李玉,崔鸿武,潘绘竹,谭志军,江涛. 2023

[8]CO_2浓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秦秀刚,仲启铖,来琦芳,么宗利,周凯,高鹏程,王慧. 2016

[9]海南陵水湾与新村湾浮游植物光合色素及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晓敏,江涛,吕淑果,吕颂辉,江天久,王朝晖. 2017

[10]基于HPLC的化学分类法对一些有害浮游植物的分类分析. 侯建军,武模戈,赖红艳,刘绍平. 2007

[11]化学分类法在有害水华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侯建军,赖红艳,熊邦喜,刘绍平. 2008

[1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洋水体与沉积物中光合色素. 江涛,丛敏,甘居利,母清林,方杰,滕德强,吕颂辉. 2012

[13]海南岛"两江一河"淡水土著鱼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现状. 李高俊,顾党恩,蔡杏伟,李芳远,王海桂,余梵冬,申志新. 2020

[14]海南地区养殖石斑鱼皮肤溃疡病病原的分离、鉴定、药敏分析及病理学研究. 许悦,王印庚,周永灿,张正,廖梅杰,李彬,梁友.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