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德胜 1 ; 白瑞英 1 ; 乔奇 1 ; 田雨婷 1 ; 王永江 1 ; 王爽 1 ; 张振臣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甲基硫菌灵;百菌清;浸苗;甘薯黑斑病;甘薯长喙壳菌;影响因素
期刊名称: 农药学学报
ISSN: 1008-7303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331-3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分析杀菌剂浸苗时各因素对甘薯黑斑病发生的影响,探讨根据药剂类型优化浸苗技术的必要性,选择内吸性的甲基硫菌灵和非内吸性的百菌清开展浸苗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浸苗时间和药液质量浓度对防治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比较浸苗时间、药液浓度、孢子浓度对甘薯黑斑病发病的影响,利用浸苗时间与药液浓度的组合试验,探讨浸苗条件与防治效果的变化关系,并在病圃中验证部分试验结论。结果表明:当甲基硫菌灵浸苗时间少于6 h、百菌清浸苗时间少于3 h时,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随浸苗时间延长而增加;当甲基硫菌灵药液浓度低于600 mg/L、百菌清药液浓度低于700 mg/L时,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随药液浓度提高而增加。使用甲基硫菌灵浸苗时,各因素对薯苗发病的影响由强到弱为孢子浓度>浸苗时间>药液浓度;而使用百菌清浸苗时,则表现为孢子浓度>药液浓度>浸苗时间,三因素对薯苗发病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甲基硫菌灵700 mg/L与400 mg/L处理间的防治效果差距随浸苗时间延长逐渐加大,最高相差26.8%;浸苗时间360 min与30 min处理间的防治效果差距也随药液质量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加大,最高相差42.8%,而百菌清的试验结果无上述两种趋势。病圃验证试验中,甲基硫菌灵和百菌清浸苗6 h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6%和85.2%,单株鲜重分别为60.1 g和58.8 g,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浸苗2 h和10 min时,百菌清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甲基硫菌灵,与盆栽试验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在浸苗防治甘薯黑斑病时,浸苗时间、药液质量浓度、孢子浓度均为影响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各因素对发病的影响随药剂类型的不同而变化。甲基硫菌灵对浸苗时间的要求显著高于百菌清。不同类型杀菌剂需配套相应的浸苗技术才能保证药效发挥。
- 相关文献
[1]甘薯长喙壳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及咯菌腈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张德胜,乔奇,白瑞英,田雨婷,王爽,王永江,赵付枚,张振臣. 2022
[2]10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的毒力及联合毒力. 张德胜,张永超,乔奇,秦艳红,田雨婷,王爽,张振臣. 2012
[3]5种杀菌剂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的防效及对薯块的安全性评价. 张德胜,乔奇,田雨婷,王爽,秦艳红,王永江,张振臣. 2015
[4]芝麻中甲基硫菌灵及代谢物多菌灵残留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陈伟,刘红彦,范芳婷,倪云霞,赵辉,刘新涛. 2011
[5]食品中百菌清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玲玲,侯玉泽,职爱民,李文君,胡骁飞,邓瑞广. 2013
[6]百菌清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王玲玲,职爱民,胡骁飞,邓瑞广,侯玉泽. 2012
[7]植物组织培养中抗污染培养基新配方的探索. 白一苇,张世壮,王雁楠,高晓茹,牛金彪,何绍贞. 2021
[8]抗百菌清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王玲玲,职爱民,杨艳艳,宋春美,王坤,柴书军,侯玉泽,邓瑞广,张改平. 2013
[9]百菌清残留阻断ELISA试剂盒的研制及鉴定. 王玲玲,职爱民,邓瑞广,杨艳艳,张静,侯玉泽,胡骁飞,张改平. 2012
[10]烟叶成熟度与品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刘素参,欧明毅,马坤,杨大庆,腊贵晓,宋保罗. 2016
[11]乡村振兴战略下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偏好、意愿及诉求. 杜涛,孟瑶,滕永忠,孟俊杰,王瑛. 2020
[12]河南省农作物最大光能利用率综合评估与时空特征分析. 孟琪,王来刚,秦奋,张喜旺,刘莎. 2018
[13]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马秉南. 2020
[14]猪肉品质评定指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袁艳枝,邓文,金瑶瑶,李文嘉,李绍钰. 2020
[15]地方猪优良肉质性状及影响因素. 郭红霞,王璟,邢宝松,曹海. 2019
[16]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8县为例. 孟俊杰,田建民,王静,杜涛,上官彩霞. 2018
[17]北京郊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孟俊杰. 2010
[18]影响甘蓝型油菜角果抗裂特性的因素分析. 文雁成,傅廷栋,涂金星,马朝芝,沈金雄,文静,张书芬. 2010
[19]SMG9基因拷贝数变异和不同因素对奶牛繁殖性状的影响. 吕世杰,施巧婷,冯亚杰,郭璐明,楚秋霞,金磊,张子敬,黄永震,王二耀. 2022
[20]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8县为例. 孟俊杰,田建民,王静,杜涛,上官彩霞.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河南省地黄病毒病病原鉴定及主要病毒的分子变异分析
作者:秦艳红;文艺;高素霞;张德胜;刘玉霞;刘永康;李绍建;赵正伟;王凤丽;王飞;鲁传涛
关键词:
-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RT-RPA-LFD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王永江;乔奇;王爽;赵付枚;田雨婷;张德胜;张振臣
关键词: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逆转录酶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向流层析;快速检测;甘薯
-
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药剂浸种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张德胜;田雨婷;马占宽;赵付枚;王英志;张振臣
关键词:甘薯;甘薯长喙壳;甘薯苗期黑斑病;浸种;产苗量
-
烟粉虱对甘薯种薯带毒率及病毒病发生的影响
作者:王爽;赵付枚;田雨婷;乔奇;张德胜;王永江;张振臣
关键词:甘薯田烟粉虱;甘薯褪绿矮化病毒;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烟粉虱带毒率;种薯带毒率
-
烟粉虱中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半巢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秦艳红;王爽;田雨婷;乔奇;张德胜;王永江;张振臣
关键词:甘薯双生病毒;半巢式PCR;检测
-
甘薯长喙壳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及咯菌腈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张德胜;乔奇;白瑞英;田雨婷;王爽;王永江;赵付枚;张振臣
关键词:甘薯长喙壳菌;咯菌腈;敏感基线;甘薯黑斑病;防治效果
-
噻霉酮防治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药效试验初报
作者:王家才;郭蓓;黄海洋;田雨婷
关键词:双孢蘑菇;噻霉酮;褐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