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玉米间作模式中玉米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严旖旎 1 ; 单海勇 1 ; 刘旭杰 1 ; 张晋 1 ; 石晓旭 1 ; 石吕 1 ; 刘建 1 ; 杨美英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通市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倒伏;茎秆强度;根系活力;产量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24 年 009 期

页码: 1805-18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江苏沿江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易倒伏的问题,2022—2023年在江苏省如皋市薛窑基地,以普通玉米品种江玉877和大豆品种通豆13为材料,采用玉米大豆“2+4”的间作模式,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别在苗期和第7叶展开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独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玉必施,三种调节剂和芸苔素内酯联合喷施),研究其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玉米茎秆强度、倒伏率、根系活力和产量等的影响,探索有利于增强玉米抗倒伏性能的调节剂配施方案。结果表明,第7叶展开期喷施玉必施加芸苔素内酯处理(V7-R6)对大豆-玉米间作模式下玉米抗倒性能提升效果最好。与喷施清水处理相比,V7-R6处理下玉米成熟期的茎秆抗折力(SBR)、成熟期根系活力和茎粗分别增加55.0%、19.9%和14.3%;从而使得根倒率和总倒伏率分别降低8.2和8.9个百分点,株高和穗位高分别降低11.3%和8.6%。同时,V7-R6处理下玉米产量提升幅度最大,较喷施清水处理提高28.4%(均为两年平均值)。综上,在复合种植条件下的玉米生长过程中,于第7叶展开期喷施玉必施加芸苔素内酯处理能获得较好的抗倒性能和较高的产量,可在大田生产中进一步推广。本研究结果为生产调节剂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相关文献

[1]大豆耐密植相关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朱金龙,刘锦宇,朱晓斌,高祎,吴士浩,徐坤,刘大军,夏正俊. 2023

[2]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类型玉米的调控研究. 孔令杰,袁建华,孟庆长,陈艳萍,赵文明,郑飞. 2012

[3]植物生长调节剂劲丰对大麦抗倒性与产量的影响. 吴传万,杜小凤,杨文飞,顾大路,文廷刚,钱新民,朱云林,王伟中. 2013

[4]调节剂"葵保"在油葵上的应用效果. 顾大路,赵忠,朱云林,杨文飞,王伟中. 2012

[5]花后人为模拟倒伏对超级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新勇,邵在胜,吴艳珍,赵轶鹏,王余龙,王云霞,杨连新. 2018

[6]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杨和川,陈留根,秦裕营,梁长东,刘红江,任立凯. 2018

[7]生理调节剂劲丰对小麦抗倒性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张平平,马鸿翔,姚金保,陈小霖,耿志明,杨丹. 2011

[8]不同时期喷施二氢卟吩铁和调环酸钙对水稻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宋佳敏,尤杰,文廷刚,蒋伟勤,杜小凤,顾大路,季英华,徐永刚. 2023

[9]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茎秆抗倒性状的影响. 邵在胜,穆海蓉,赵轶鹏,贾一磊,王云霞,杨连新,王余龙. 2017

[10]油葵倒伏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顾大路,赵忠,朱云林,杨文飞,王伟中. 2012

[11]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的研究进展. 顾大路,吴传万,杜小凤,朱云林,王伟中. 2008

[12]水稻灭茬机扶茬机构设计与试验. 赵博,汪小旵,杨四军,Morice O.ODHIAMBO. 2018

[13]3种生长抑制剂对多花黑麦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孙旭春,顾洪如,张霞,董臣飞,许能祥. 2018

[14]抗倒酯对多花黑麦草生长与倒伏的影响. 孙旭春,顾洪如,沈益新,王显国,丁成龙. 2012

[15]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小麦倒伏信息多特征融合检测研究. 朱文静,冯展康,戴世元,张平平,嵇文,王爱臣,魏新华. 2024

[16]基于示范样地实际倒伏样本的小麦抗倒机制解析. 曹帅,侯朋福,薛利祥,赵素雅,薛利红,杨林章. 2023

[17]籼型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特性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曹树青,邓志瑞,翟虎渠,唐运来,韩国标,张荣铣,盛生兰,龚红兵,杨图南. 2002

[18]冬小麦熟相与根系生长特性及旗叶叶绿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杨红福,陈爱大,温明星,冷苏凤. 2011

[19]冬小麦籽粒灌浆期旗叶枯尖与根系特征的关联研究. 杨红福,温明星,曲朝喜. 2011

[20]有机土巴氏消毒对番茄育苗的影响. 陈惠,沈俊明,季桦,顾国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