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清霞 1 ; 杨军国 1 ; 宋振硕 1 ; 王丽丽 1 ; 陈林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多酚;纳米载体;稳定性;生物利用度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141-148
摘要: 本文阐述了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及其当前研究中存在问题,提出通过纳米化途径提高茶多酚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阐述了以脂质体、壳聚糖、蛋白质等为主要壁材的纳米载体制备技术及其应用,最后对纳米载体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相关文献
[1]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吸附茶多酚的条件优化及其体外模拟消化稳定性研究. 高慧颖,赖恭梯,官雪芳,郑亚凤,李舒婷,王琦. 2022
[2]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WANG Feng,王峰,CHEN Yuzhen,陈玉真,YOU Zhiming. 2014
[3]夏暑乌龙茶遮荫生理效应的研究. 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陈荣冰. (Mis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 林郑和. 2007
[5]不同茶类制法对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化学模式的影响. 陈林,陈键,王丽丽,宋振硕,尤志明. 2017
[6]茶多酚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林清霞,项丽慧,王丽丽,杨军国,陈林. 2019
[7]木质纤维素吸附分离法纯化茶多酚研究. 王秀萍,朱海燕,谢苏平. 2015
[8]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丽丽,陈键,宋振硕,杨军国,陈林. 2013
[9]莲雾花色苷组分鉴定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魏秀清,许玲,章希娟,许家辉. 2019
[10]龙眼果实发育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王淳璐,王彬,寇译丹,胡文舜,陈秀萍. 2021
[11]蝴蝶兰主要数量性状DUS测试性能研究. 钟海丰,陈剑锋,陈宇华,邱思鑫,黄敏玲. 2019
[12]小苍兰花色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钟淮钦,陈源泉,黄敏玲,林兵,叶秀仙,吴建设. 2009
[13]香蕉色素研究进展. 洪佳敏,吴水金,张帅,林宝妹. 2022
[14]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 陈志雄,胡润芳,林国强. 2007
[15]理化因子对‘芙蓉李’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周丹蓉,林炎娟,方智振,姜翠翠,潘少霖,叶新福. 2019
[16]屎肠球菌微胶囊制剂的稳定性及对断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李英英,陈曦,宋铁英. 2016
[17]基于GGE双标图分析菜用甘薯登记品种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 戴习彬,周志林,李荣德,邱永祥,杨新笋,肖世卓,孙书军,王远,曹清河. 2022
[18]稻田施用菌渣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评价. 栗方亮,王煌平,张青,王秋营,罗涛. 2015
[19]猕猴桃果实采后Vc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 梁华俤,潘林娜,魏勤,郭桂玲. 1993
[20]茶园土壤酸化改良中生物炭应用5a后的稳定性研究. 钱莲文,余甜甜,梁旭军,王义祥,陈永山.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膜分离对福建产不同茶类提取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作者:林清霞;王丽丽;宋振硕;蔡淑娴;刘仲华;陈林
关键词:茶叶;水提物;膜分离;生化成分;抗氧化
-
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作者:宋振硕;卫聿铭;李铁汉;项丽慧;张应根;陈林;宁井铭
关键词:花果香红茶;贮藏;感官品质;代谢组学;生化成分
-
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作者: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王丽丽;项丽慧
关键词:乌龙茶;绿茶;鲜叶;氨基酸;模式识别
-
丹桂绿茶窨制工艺
作者:王振康;邬龄盛;王秀萍;王丽丽
关键词:丹桂;桂花绿茶;窨制;工艺
-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王丽丽;陈键;陈林
关键词:工艺;品质控制;白茶;萎凋;摊青
-
白茶风味品质形成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林;陈键;宋振硕;王丽丽;张应根;项丽慧;林清霞
关键词:白茶;产品分类;风味化学;品质调控
-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作者:陈键;宋振硕;林清霞;王丽丽;傅永兴;陈林
关键词:白茶饼;保压时间;物理特性;感官品质;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