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桃蛀果蛾2种寄主的挥发物鉴别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捷 1 ; 王慧 2 ; 孔维娜 3 ; 赵飞 3 ; 贺润平 3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桃蛀果蛾;枣;杏;挥发物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3 年 41 卷 03 期

页码: 251-253

摘要: 桃蛀果蛾(Carposina niponensis)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果区,主要为害苹果、枣、桃、梨、杏、海棠等。采用固相微萃取(SPEM)和GC-MS分析了桃蛀果蛾不同寄主(枣、杏)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2种寄主植物的挥发物成分种类差异较大,分别为37,18种;其中,枣挥发物成分以萜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挥发物总成分的19.60%和58.45%;杏挥发物成分主要是酯类,占挥发物总成分的70.51%。研究结果为探讨桃蛀果蛾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奠定科学基础。

  • 相关文献

[1]利用枣果饲养桃蛀果蛾技术. 王旭,赵飞,李捷,贺润平. 2012

[2]杏雌蕊败育的解剖学观察. 戴桂林,田建保,杨晓华,聂国伟. 2004

[3]早脆王枣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吴国林,杨俊强,陈晓斌,张洁. 2011

[4]枣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与利用. 王永康,隋串玲,李登科,张生智,赵爱玲. 2005

[5]枣炭疽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探讨. 王勇,李登科,隋串玲,王永康. 2003

[6]枣树良种引种试验初报. 吴国林,付宝春,段锦兰,罗春香,庞丽琴,康红梅. 2007

[7]枣树无公害生产技术. 张利军,杜雪梅,李轲. 2003

[8]枣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Wang Yongkang,王永康,Li Dengke,李登科,Sui Cuanling. 2011

[9]枣高营养特异种质资源的筛选及鉴定评价. 赵爱玲,李登科,王永康,隋串玲. 2009

[10]枣树ZjAPX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与功能验证. 曹秋芬,孟玉平,郝子琪,张晓娟,郭慧娜. 2011

[11]枣和酸枣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 Zhao Ailing,赵爱玲,Xue Xiaofang. 2015

[12]临猗县鲜食枣设施栽培现状及发展思路. 马光跃,王五喜,张志善. 2013

[13]枣优异种质资源评价标准规范探讨. 王永康,李登科,赵爱玲,任海燕,隋串玲,薛晓芳. 2013

[14]自然状态下小叶锦鸡儿、梨、枣、桃芽、叶、枝中甜菜碱含量的比较. 郭世军,牛宇,宋志辉,郜春花,周怀平,牛西午. 2008

[15]枣不同基因型在体愈伤芽再生能力评价与同质多倍体新种质创制. 王利虎,胡兰,李登科,刘平,刘孟军. 2017

[16]'冷白玉'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败育的关系. 任海燕,王永康,赵爱玲,薛晓芳,弓桂花,杜学梅,李登科,杜俊杰. 2020

[17]枣果实生长发育期枝条 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李春燕,卢桂宾,刘和,郭晓东,刘英翠. 2019

[18]枣生物活性物质鉴定评价研究进展. 薛晓芳,赵爱玲,任海燕,王永康,弓桂花,李登科. 2020

[19]枣和酸枣不同器官黄酮含量比较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薛晓芳,弓桂花,赵爱玲,任海燕,王永康,李登科. 2020

[20]用层次分析法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团枣品种. 李春燕,卢桂宾,刘和,郭晓东,刘英翠.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