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邬龄盛 1 ; 王振康 1 ; 黄枝明 1 ; 严兰芬 1 ; 吴木英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真菌;茶叶;菌茶;培养基;相关因子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技术
ISSN: 1007-4872
年卷期: 1999 年 04 期
页码: 42-43
摘要: 菌茶在生产过程中,其相关因子:菌种、培养时间、温度、培养基含水量、pH及杂菌的预防等对菌茶正常的培育影响极大。本文根据作者多年从事菌茶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严格选择抗性强、发菌快、稳定性强的优良菌株前提下。认真控制好培养基含水量(55一65%),培养温度(25—30oC),PH值(处于自然状态下)同时合理确定菌体的生长点,对综合提高菌茶的品质与生产量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对规范化菌茶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相关文献
[1]武夷山市农家茶厂茶业体系相关因子的探讨. 邬龄盛. 2004
[2]铁钉菜乙醇提取物对真菌生长的影响. 欧阳桐娇,郑怡,刘艳如,林勇,郭文杰,江枝和. 2007
[3]黄泥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组成对施肥的响应. 聂三安,王祎,雷秀美,赵丽霞,林瑞余,王飞,邢世和. 2018
[4]水生植物小叶满江红内生真菌与古菌的发现及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群落组成分析. 陈坚,郑伟文,郑益平,陈彬,郑斯平,朱炳耀. 2019
[5]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真菌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肖荣凤,刘波,朱育菁,阮传清,刘国红,王阶平. 2018
[6]龙眼采后腐烂相关细菌与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唐建阳,车建美,刘波,王国芬. 2013
[7]香茅精油对空气中真菌的抑制作用. 李海明,吴水金,李珊珊,黄惠明,李跃森,郑开斌. 2021
[8]沼液对狼尾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钟珍梅,宋亚娜,黄秀声,游小凤,翁伯琦,黄勤楼,陈钟佃,冯德庆. 2016
[9]连作年限对辣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莹,刘兰英,何肖云,邱胤辉,任丽花,黄锐敏,傅建炜. 2023
[10]真菌对芒果花序侵染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温寿星,黄镜浩,马蔚红,王松标,武红霞,梁国鲁. 2009
[11]福建橄榄真菌性病害鉴定. 张绍升,肖荣凤,林乃铨,艾洪木. 2002
[12]农业废弃物戈尔膜发酵过程可培养真菌种群的生态学特性. 刘欣,肖荣凤,陈燕萍,陈峥,郑雪芳,张海峰,夏江平,王阶平,刘波. 2022
[13]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泉宾,王秀萍,邬龄盛,张应根. 2014
[14]硫丹在茶园的残留动态与用药安全性评价. 吴光远,曾明森,夏会龙. 2009
[15]植物乳杆菌R23高效增殖条件优化. 任香芸,何志刚,林晓姿,李维新,梁璋成,魏巍. 2015
[16]外植体和培养条件对猕猴桃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高敏霞,赖瑞联,冯新,陈文光,陈义挺. 2020
[17]绣球菌生物学特性若干问题的研究. 林衍铨,林兴生,余应瑞,何锦星. 2007
[18]少动鞘脂单胞菌产结冷胶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 胡桂萍,刘波,朱育菁,史怀,黄素芳,刘丹莹. 2012
[19]不同培养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吴秋云,汤浩,蔡南通,邱永祥,李光星,罗文彬. 2006
[20]日本山葵的组培快繁试验研究. 林加根,赖正锋,吴维坚,吴江,汤建辉.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花香型黄茶研究报告
作者:邬龄盛
关键词:花香型;黄茶;品种;做青;烘焙;工艺;研究
-
丹桂绿茶窨制工艺
作者:王振康;邬龄盛;王秀萍;王丽丽
关键词:丹桂;桂花绿茶;窨制;工艺
-
陈年武夷岩茶烘焙技术探讨
作者:邬龄盛;陈尧荣
关键词:陈茶;武夷岩茶;烘焙技术
-
紫牡丹红茶超干发酵生化机理浅析
作者:邬龄盛;陈泉宾
关键词:紫牡丹;茶树品种;红茶;加工;生化分析
-
九龙袍茶树品种不同超干发酵条件红茶品质特征探讨
作者:邬龄盛;陈泉宾;王秀萍
关键词:九龙袍;超干发酵;红茶;品质;探讨
-
寿宁高山茶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王振康;钟凤莲
关键词:寿宁高山茶;品牌;创新;发展
-
烘焙温度与时间对福建水仙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作者:陈泉宾;邬龄盛;张应根
关键词:烘焙;乌龙茶;生化成分;pH值;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