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膨化食品中的杂环类挥发性成分及其形成机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蔡心如 1 ; 刘敬科 2 ; 生庆海 1 ; 赵巍 2 ; 张爱霞 2 ; 刘莹莹 2 ; 刘晶 1 ; 李朋亮 2 ;

作者机构: 1.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膨化食品;杂环类挥发性成分;检测;形成机理

期刊名称: 粮食与饲料工业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26-30,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膨化技术可以改善农产品的物理特性和风味品质,对农产品加工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能够形成大量的杂环类香气成分,而杂环类香气成分是形成膨化食品烘烤香和甜香的重要分子基础,具有呈香阈值低、呈香特性丰富的特点。然而,杂环类香气成分含量低、种类多、结构相似,不容易被检测到,因此在食品香气研究中缺乏关注。文章综述了膨化食品的优点及其杂环类香气成分,并对杂环类香气成分的检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为膨化食品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相关文献

[1]三种玉米小斑病菌毒素活性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马春红,李秀丽,及增发,戴志刚,贾银锁,王立安. 2013

[2]HPLC-DAD法检测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 高林森,温吉更,李亚丽,郭烨. 2019

[3]辣椒抗疫病基因分子标记的筛选及检测. 孟雅宁,严立斌,张红肖,赵海涛,范妍芹. 2020

[4]大豆脂肪氧化同工酶(Lox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刘渊,张孟臣,张彩英,马峙英. 2007

[5]应用ELISA对畜产品瘦肉精残留的快速筛选. 左晓磊,张峰,褚素巧,刘海生. 2006

[6]利用指示植物检测核果坏死环斑病毒. 李春敏. 2003

[7]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RT-PCR检测及全序列分析. 吴志明,贾晓梅,谢晓亮,温春秀,田伟,张庆良. 2003

[8]果树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吴雅琴. 2005

[9]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诱导玉米离体根冠细胞凋亡的检测.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李运朝,崔四平,贾银锁,王立安. 2010

[10]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和防治策略. 苗洪芹. 2005

[11]玉米小斑病菌毒素诱导自交系Mo17凋亡的检测.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及增发,戴志刚,王立安. 2013

[12]棉花黄萎菌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其检测棉花体内带菌的应用. 刘翠芳,高广瑞,田世民,蒋继志,鹿秀云,马平,李社增. 2007

[13]HMC毒素诱导玉米专效寄主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 马春红,李秀丽,张红心,董文琦,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2012

[14]多倍体麦类作物Wx蛋白检测的SDS-PAGE方法. 王子宁,郭北海,李洪杰,张艳敏,温之雨. 2000

[15]葡萄卷叶病毒的纯化、血清学研究及其在脱毒组培苗检测中的应用. 蔡文启,徐绍华,莽克强,孟保中,马云霞. 1997

[16]辅助选择优质蛋白玉米种质的ELISA方法. 丁占生,康继伟,张世煌,傅俊骅,李新海,袁力行,李明顺. 2002

[1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酵素中γ-氨基丁酸. 刘宗乐,张展展,尤晓亭,高文惠,高林森. 2022

[18]梨果实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检测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张嘉坤,张少军,钱训,郑振山,陈勇达,关军锋. 2018

[19]灰飞虱体内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 邸垫平,苗洪芹,路银贵,田兰芝.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