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扑虱灵防治稻田褐稻虱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余智勇 1 ; 杜正文 1 ; 曹静芬 1 ; 徐忠华 1 ; 何保荣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扑虱灵;褐稻虱;防治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1989 年 02 期

页码: 42-44

摘要: 试验方法 供试药剂为10%扑虱灵(Pushiling)乳剂(江苏省农药所提供)。每亩用量按其有效成份分5个处理:25克,20克;15克,10克和5克。对照药剂为50%甲胺磷乳油(武进县农药厂出品),每亩用有效成份50克;另设不施药的空白对照。 施药采用两种方法;(1)喷粗雾。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拔节初期每亩药液120斤;孕穗期每亩药液150斤。(2)毒土。每亩用药量稀释10倍,用小型喷雾器均匀地喷在40斤细土中,然后撒施。 施药分二期进行。第一期在褐稻虱二代的大龄若虫期7月26日。为了兼治稻纵卷叶螟,除对照外,其他处理按50克/亩量加甲胺磷。第二期在褐稻虱三代卵孵盛期8月9日。扑虱灵和甲胺磷单独使用,每处理加3两/亩井岗霉素兼治纹枯病。

  • 相关文献

[1]扑虱灵对褐稻虱若虫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 刘贤进,杜正文,许大光. 1989

[2]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飞虱的效果. 王强,韩丽娟,黄祥麟,顾中言,许小龙,花家禄,李美玲,何树林,李聪. 1994

[3]吡虫啉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及其应用. 邱光,顾正远,端木和林,倪寿坤,任正才,夏安平,苗桂英. 1994

[4]不同化学药剂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 王节萍,郭慧芳,方继朝. 2009

[5]应用~(32)P、~(86)RB标记褐稻虱的方法. 谢宗传,邹祖仁,钱寿喜. 1980

[6]褐稻虱前期虫源监测的母系定居频次调查法. 李宜慰,祝兆麒. 2006

[7]杂交稻新组合抗优80对褐稻虱抗性的初步研究. 肖英方,邱光,顾正远,陈海新,问才干,丁伦友. 1996

[8]增效磷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和增效比值研究. 王强,韩丽娟,顾中言,许小龙,黄祥麟. 1996

[9]粳稻新品系80079和80047对褐稻虱的抗性及其遗传. 顾正远,王益民,阳体冰,谷福林. 1986

[10]苏北杂交稻区褐稻虱为害损失及防治对策初步研究. 肖英方,顾正远,问才干,陈海新. 1993

[11]增效剂SV_1对农药混剂的增效作用研究. 王强,韩丽娟,黄祥林,顾中言,许小龙. 1996

[12]25%必杀(吡·杀)微乳剂对水稻两大害虫的配方筛选试验报告. 胡存中,王坚强,章稳宏,张先进. 2000

[13]吡虫啉对褐稻虱和几种蚜虫的触杀毒力研究. 王强,韩丽娟,黄祥麟,顾中言,许小龙. 1995

[14]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与防治. 宋益民,姜永平,邱海荣,章洪娟. 2018

[15]葡叶星毛虫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朱海波,赵桂东,周玉梅,赵魁杰,李茹. 2000

[16]35%螟铃净乳油防治棉田玉米螟田间药效试验. 周汝芹,吴春. 2001

[17]几种农药防治棉花铃期盲蝽象的药效试验. 徐文华,戚永奎,吴忠义,李武权,沈安国,陈志远,万桂喜. 1999

[18]金龟子在句容丘陵地区葡萄园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潘以楼,郭建,周孝评,肖婷,杨敬辉,朱桂梅. 2010

[19]黄瓜灰霉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周成刚,颜琴,刘伟中,汪立新,吴险平. 2011

[20]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进展与现状. 陈惠祥,胡加如,冯新民,张学友.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