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机插稻鸭共作系统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余翔 1 ; 王强盛 1 ; 王夏雯 1 ; 王绍华 1 ; 蒋祖明 2 ; 唐来春 2 ; 丁艳锋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2.江苏省金坛市农林局

关键词: 机插水稻;稻鸭共作;氮素用量;群体质量;氮素利用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09 年 15 卷 03 期

页码: 529-5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武粳15为试材,研究了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机插稻鸭共作水稻群体特征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稻鸭共作系统中,随氮素基蘖肥用量的减少,机插水稻群体最高分蘖数减少,最高分蘖数前后的分蘖发生和消亡速率降低,粒叶比、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提高,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各阶段尤其是拔节至齐穗期的吸氮量降低。2)当氮素基蘖肥用量适宜,基、穗肥比4.5:5.5时,机插水稻群体的分蘖成穗率较高,叶面积指数适宜,齐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拔节前氮素基蘖肥利用率、氮肥当季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协同提高,群体穗数合理,产量最高。3)稻鸭共作不仅提高拔节前氮素基蘖肥利用率和氮肥当季利用率,而且改善机插水稻的群体质量,提高抽穗后群体的生产能力和水稻产量。

  • 相关文献

[1]稻鸭种养生态系统的碳氮效应及其循环特征. 许国春,刘欣,王强盛,甄若宏,郑建初. 2015

[2]中国稻鸭共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郑建初,谭淑豪,刘华周,冯金侠,张卫建. 2005

[3]不同施肥量对稻鸭共作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群落的控制效应. 陆长婴,吴彤东,刘凤军,沈明星,姚月明,穆兰芳. 2007

[4]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生理特性.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王绍华. 2008

[5]稻鸭共作复合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甄若宏,王强盛,周建涛,郑建初,何加骏,卞新民. 2008

[6]稻鸭共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甄若宏,王强盛,何加骏,周建涛,郑建初,卞新民. 2008

[7]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李育娟,龚克成,刘红江,侯秀芬,孙志明. 2010

[8]机插水稻高产简化施肥模型研究. 王建平,姚月明,周家麟,朱兴连,刘裕龙. 1989

[9]机插水稻密度与产量关系探索. 严克华,彭亚明,蔡晓祥. 2009

[10]苏州地区机插水稻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原因与对策研究. 张青,张景飞,陆建国,祝树德. 2014

[11]早熟晚粳通粳981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周根友,姜平,夏华. 2012

[12]7%双唑草腈·丙草胺·苄嘧磺隆颗粒剂对机插水稻田杂草防效及其安全性. 杨爱国,陶园,张慧,王红春,娄远来. 2022

[13]施氮量对机插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陈留根,张岳芳,王子臣,谢建康,叶卢亮. 2010

[14]机插水稻漂浮育秧对不同水体水质的影响. 董玉兵,庄春,纪力,陈川,章安康,邵文奇,孙春梅,钟平. 2020

[15]施氮量对机插稻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 李世峰,刘蓉蓉,张岳芳. 2012

[16]机插秧稻田二次封闭控草应用技术. 邱光,李建伟,李永丰,沈素文,明亮,陆凡. 2016

[17]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张岳芳,陈留根,王子臣,张传胜,朱普平. 2010

[18]不同缓释肥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陈国清,肖尧,景立权,石建飞,陆大雷,陆卫平. 2014

[19]黑宝石1号小麦高产栽培密肥技术优化研究(英文). 周根友,夏华,陈启康. 2017

[20]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群体质量、产量和加工品质的调控效应. 温明星,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蔡金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