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文佳 1 ; 沈强 1 ; 郑道芳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扁形绿茶;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
期刊名称: 贵州科学
ISSN: 1003-6563
年卷期: 2011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40-45
摘要: 为了探索贵州扁形绿茶栗香高长品质特点的组成,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了所选样品精油成分分析鉴定。分离出67个峰,分析鉴定出53种化学成分,占总面积的86.25%。另外贵州扁形绿茶可能还有脱氢香木兰烯、N-乙基苯胺、(Z)-3-甲基-2-(2,4-戊二烯基)-2-环戊烯-1-酮、N-四氢呋喃甲基-3-氟苯酰胺4种特有的香气成分。
- 相关文献
[1]摊青时间对绿宝石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文佳,沈强,牟春林. 2011
[2]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3]八种高盐腌制芥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徐俐,胡伯凯,吴康云,邓英. 2013
[4]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 申东,沈强,潘科,郑文佳. 2010
[5]茶树嫩芽芳香物质不同HS-SPME萃取方式的比较分析. 杨春,郭燕,胡伊然,龚雪,周顺珍. 2015
[6]不同萃取方法对绿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周顺珍,杨春,郭燕,陈娟,陈正武,龚雪. 2015
[7]炒青绿茶香气品质形成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动态变化. 杨春,周雪,莫雪,郭燕,胡伊然,龚雪. 2017
[8]4份贵州特色香稻挥发性成分分析. 张志斌,田瑞平,吴娴,王倩,唐会会,王忠妮,龚记熠,彭强,朱速松. 2022
[9]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研究菊苣各部位挥发性成分. 程体艳,马凯,范秀章,何静,张振,韩永芬. 2024
[10]电子鼻结合顶空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贵州不同品种辣椒发酵后挥发性成分. 陆宽,王雪雅,孙小静,霍昕,高玉琼,冯发进,杜成兴. 2018
[11]湄江翠片加工工艺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 2008
[12]湄江翠片加工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张道贵. 2007
[13]贵州绿茶新型杀青技术试验初报. 牟春林,刘晓霞,郑文佳. 2010
[14]提香处理对贵州珠形茶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 沈强,牟小秋,郑文佳,胡华键,赖飞. 2012
[15]不同类型芒果果肉类胡萝卜素、香气和糖酸品质分析. 马玉华,马小卫,武红霞,周毅刚,许文天,王松标. 2015
[16]绿茶风味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乔大河,陈娟,梁思慧,杨春,李燕,郭燕,密孝增,陈正武. 2022
[17]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 戴宇樵,罗学尹,刘亚兵,李琴,刘忠英,张拓,潘科,龙林.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温和低酸处理的冠突曲霉对固态发酵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拓;戴宇樵;李琴;杨婷;罗金龙;沈强
关键词:高温;低酸;冠突曲霉;固态发酵茶;品质
-
厌氧发酵时间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作者:黄涛;郜秋艳;李美凤;彭叶;杨云;沈强;刘建军
关键词:厌氧发酵;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品质成分
-
'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加工过程中内含成分的变化及品质分析
作者:罗金龙;陈盛相;郑文佳;杨肖委;张小琴;刘晓霞;沈强
关键词:巴山早;紫色芽叶;绿茶;品质
-
不同造型白化绿茶滋味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分析
作者:张小琴;罗金龙;李燕;梁思慧;刘忠英;沈强
关键词:白化绿茶;造型;滋味化学成分;感官品质
-
贵州丘陵茶园田间管理机设计与试验
作者:杨肖委;沈强;罗金龙;张小琴;刘建军;王家伦
关键词:丘陵茶园;田间管理机;开沟稳定性;仿形技术
-
基于改进YOLOv8n的茶树嫩芽识别
作者:杨肖委;沈强;罗金龙;张拓;杨婷;戴宇樵;刘忠英;李琴;王家伦
关键词:深度学习;茶树嫩芽;图像识别;YOLOv8n;注意力机制;采摘机器人
-
不同茶树品种γ-氨基丁酸(GABA)富集差异分析
作者:张小琴;梁思慧;罗金龙;李燕;朱旭君;沈强
关键词:γ-氨基丁酸;厌氧富集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谷氨酸脱羧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