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2001—2016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审定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佟汉文 1 ; 彭敏 1 ; 刘易科 1 ; 朱展望 1 ; 陈泠 1 ; 邹娟 1 ; 张宇庆 1 ; 高春保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农业部华中地区小麦病害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十堰市农业科学院;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郑麦9023;区域试验;产量;农艺性状;相关分析;湖北省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8 年 24 期

页码: 46-50

摘要: 基于2001—2016年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审定品种与对照郑麦9023的增产幅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和变化趋势,以及审定品种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郑麦9023相比,27个审定品种增产率分布在-2.02%~9.16%,审定品种的产量、穗粒数、株高和全生育期平均数值较高,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平均数值较低;与郑麦9023相比,湖北省小麦审定品种产量潜力提高的同时,有效穗数和全生育期递增,而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递减;审定品种的有效穗数(0.65**)和千粒重(0.64**)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0.54**)相互制约。因此,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注意解决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是当前湖北省小麦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 相关文献

[1]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在鄂北岗地的品质表现及农艺性状分析. 刘莹,靳晓杰,凌冬,左珍喜,谭靖,龙小玲,温亮,王立峰. 2020

[2]湖北省小麦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邹娟,李想成,张子豪,汤颢军,王鹏,严双义,张宇庆,高春保. 2020

[3]湖北省小麦施肥现状及分析. 邹娟,汤颢军,朱展望,刘易科,佟汉文,陈泠,张宇庆,高春保. 2015

[4]郑麦9023在湖北省大面积生产中的品质性状分析.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张宇庆,高春保. 2010

[5]2006-2018年湖北省小麦品质变化趋势. 张子豪,李想成,吴昊天,付鹏浩,肖启合,高春保,邹娟. 2022

[6]湖北省近年审定中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费震江,董华林,武晓智,魏磊,周鹏. 2012

[7]关于湖北省小麦结构调整和发展黑小麦的思考. 汤颢军,邹娟,齐森林,高春保,罗昆. 2017

[8]湖北省小麦单产偏低的原因及提高建议. 汤颢军,赵光,罗真,朱展望,邹娟. 2023

[9]湖北省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邹娟,高春保,刘易科,朱展望,佟汉文,陈泠,张宇庆,汤颢军. 2017

[10]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对育种实践的启示. 邱东峰,刘春萍,张再君,杨金松,刘义荣,张拥军. 2011

[11]播种量对弱筋小麦鄂麦580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邹娟,汤颢军,李想成,王鹏,邹明召,严双义,邹家龙,郭光理,高春保. 2019

[12]不同种植密度对江汉平原三个主推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王佳伟,孙华林,王小燕,赫婷婷,高春保,夏来福. 2017

[13]湖北蚕豆地方种质资源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评价(英文). 李莉,刘昌燕,陈宏伟,万正煌,刘良军,伍广洪,黎大革. 2017

[14]湖北省中稻主要推广品种农艺性状及育种展望. 杨金松,张再君,邱东风. 2012

[15]郑麦9023的高产群体结构及栽培技术. 张宇庆,黄荣华,庄宗英,高春保. 2005

[16]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郑威,洪美艳,孙东发. 2009

[17]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湖北中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刘东海,陈云峰,李双来,乔艳,张智,胡诚. 2019

[18]基于着粒密度的湖北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 房振兵,汪本福,田永宏,陈波,范兵,赵沙沙,潘高峰. 2019

[19]深松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张富林,任耀武,卢灿炯,余延丰,吴茂前,罗颖,张志毅,杨利. 2018

[20]中国杂交稻在马达加斯加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蔡海亚,刘国湘,游艾青,徐得泽,周雷,符友知,张兴中,焦春海.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