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钟旭华
作者: 钟旭华 1 ; 黄农荣 1 ; 郑海波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州,510640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氮素利用率;收获指数;氮浓度;定量
会议名称: 全国第十一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22-29
摘要: 从定义出发,推导出氮素利用率(NUE)指标随收获指数(HI)、植株氮浓度(Np)、籽粒氮浓度(Ng)、秸秆氮浓度(Ns)而变化的定量公式.氦素籽粒生产效率(GE)、生理利用率(PE)、总可用氮利用率(TE)、农学利用率(AE)、氮肥偏生产力(PFP)和氮收获指数(NHI)都随HI的提高和Ns的降低而提高.随着Ng的降低,除NHI下降外,其余NUE指标都提高.这些结果与现有研究中采用相关分析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应用这些公式,不仅可以预测NUE随HI、Np、Ng、Ns而变化的趋势,还可以定量地预测其变化的大小.提高HI和降低Np、Ng和Ns是提高NUE的方向.若HI提高20﹪,Ng和Ns分别降低20﹪,则作物氮需求量降低17﹪,籽粒产量提高20﹪,TE、GE、AE、PE和PFP分别提高44﹪-45﹪,NHI提高15﹪.
分类号: S510.6
-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紫肉甘薯抗氧化能力及花色苷成分分析. 邹波,曾丹,吴继军,余元善,肖更生,徐玉娟. 2018
[2]生长季节对甜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高磊,胡建广,文天祥,李春艳,李武. 2016
[3]高产优质早籼稻品种粤香占的生长发育特性. 黄秋妹,张旭,黄农荣,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 1999
[4]水稻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何秀英,陈钊明,廖耀平,程永盛,陈粤汉. 2006
[5]收获指数在水稻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何秀英,廖耀平,陈钊明,陈顺佳. 1999
[6]水稻收获指数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谢志梅,张少红,肖应辉,刘斌. 2015
[7]水稻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的研究. 李晓方,毛兴学,罗文永,肖昕,刘彦卓,王晓玲,方正武,邢丹英. 2007
[8]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库、源、流特性的研究. 廖耀平,陈钊明,何秀英,陈顺佳,陈粤汉. 2001
[9]水稻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程永盛,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陈粤汉. 2006
[10]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施氮对南方甜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高磊,李余良,李高科,李武,李春艳,卢文佳,胡建广. 2017
[11]氮肥用量和氮源形态对饲料玉米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黄庆,孙映波,马曼庄,张壮塔,柯玉诗. 2001
[12]控释肥料氮素释放与水稻吸收动态研究. 唐拴虎,陈建生,徐培智,张发宝,谢春生,杨少海. 2004
[13]水稻氮高效基因型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 黄农荣,钟旭华,郑海波. 2006
[14]非包膜型缓释复混肥对辣椒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张发宝,唐拴虎,徐培智,陈建生,黄旭.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稻渔共生模式下水稻种植覆盖率对水稻产量和鱼塘水质的影响
作者:李妹娟;吴郁丽;胡香玉;王昕钰;曹明;梁开明;叶群欢;尹媛红;胡锐;潘俊峰;傅友强;钟旭华;刘彦卓;姜志勇
关键词:稻渔共生;水稻;种植覆盖率;品种筛选;产量;鱼塘水质
-
氮肥后移对稻鱼共生模式下水稻和禾花鲤鱼生长及田间水质环境的影响
作者:李妹娟;张汇成;唐颖;王勇尚;叶群欢;尹媛红;胡香玉;胡锐;王昕钰;钟旭华;梁开明;潘俊峰;傅友强;刘彦卓
关键词:稻鱼共生;氮肥后移;产量稳定性;氮肥利用率;鱼肉品质
-
氮肥运筹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与氮肥吸收利用的关系
作者:胡锐;胡香玉;傅友强;叶群欢;潘俊峰;梁开明;李妹娟;刘彦卓;钟旭华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三控施肥技术;氮利用效率;根系
-
美香占2号在粤北作低桩机收再生稻的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作者:胡香玉;黄振标;钟旭华;梁开明;潘俊峰;刘彦卓;傅友强;胡锐;李妹娟;叶群欢
关键词:美香占2号;再生稻;产量;效益;栽培技术
-
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钟旭华;梁开明;潘俊峰;傅友强;胡香玉;黄农荣;刘彦卓;胡锐;李妹娟;王昕钰;叶群欢;尹媛红
关键词: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温室气体减排;氮高效;节水灌溉;CH4排放
-
水稻“三控”节本增效集成技术在江西的再创新与推广
作者:文喜贤;乐丽红;刘凯丽;陈忠平;钟旭华;黄农荣;邓达孙;林益增
关键词:“三控”施肥技术;节本增效;病虫害;抗倒伏
-
长期和短期减施磷肥对华南双季稻产量与磷肥利用的影响
作者:潘俊峰;刘彦卓;梁开明;黄农荣;彭碧琳;傅友强;胡香玉;钟旭华;李妹娟;胡锐
关键词:双季稻;产量;磷肥利用效率;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