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温敏不育水稻的植株温度及环境模型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吕川根

作者: 吕川根 1 ; 夏士健 1 ; 胡凝 2 ; 姚克敏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市,210014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市,210044

关键词: 水稻生物学;植株温度;温敏不育水稻;太阳辐射

会议名称: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

页码: 146-156

摘要: 以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为材料,采用10~15cm水层灌溉处理和无水层对照,对植株温度、植冠层小气候及灌溉水等因子作了观测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温度与150cm大气温度在数值和相位上均存在一定差异.8 :00~20:00植株温度均明显低于大气温度,21:00至次日7:00植株温度与大气温度基本相同;日最高植株温度出现在13 :00,比最高大气温度提前1、h,但日最低植株温度和最低大气温度均出现在6:00:植株温度的平均日较差比气温小。在同一高度上相比,晴天6:00~13:00植株温度比空气温度高,而且提前1h升温,18:00~次日6: 00则两者逐渐趋同或植株温度稍低,而在阴天,植株温度则全天一直高于空气温度,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也相同.植株温度白天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天空状况(云量或日照时数)和风速都通过对辐射强度的调节而产生作用。植株温度夜间的变化主要受灌溉水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日平均气温(T0)29.6℃是灌溉水提高或降低植株温度的临界温度值,当T0>29.6℃时,灌溉水具有降低植株温度的作用,反之,灌溉水具有提高植株温度的作用。植株温度与水-气温差符合二次曲线关系.植冠层在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夜间则阻挡热量散失,对调节植株温度具有明显的缓冲效应。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拟合,建立了可供实用的水稻植株温度的统计预测模型。

分类号: S511.01

  • 相关文献

[1]低温敏感不育水稻培矮64S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指标. 吕川根,邹江石,胡凝,姚克敏. 2007

[2]抽穗期不同灌水深度下水稻群体与大气的温度差异. 张彬,郑建初,黄山,田云录,彭兰,卞新民,张卫建. 2008

[3]温敏核不育水稻植株温度的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关系的模型. 吕川根,夏士健,胡凝,姚克敏. 2008

[4]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变化及其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宣守丽,石春林,金之庆,曹宏鑫,魏秀芳,王晶晶.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