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牡蛎中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林强

作者: 林强 1 ; 李宁求 1 ; 付小哲 1 ; 刘礼辉 1 ; 石存斌 1 ; 吴淑勤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牡蛎;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污染普查

会议名称: 2010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会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

页码: 117-118

摘要: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人渔共患、可引起人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微生物,在牡蛎(Concha Ostreae)等滤食性贝类中含量很高.本研究以副溶血弧茵毒素调控基因(the toxin regulations,toxR)作为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了牡蛎中副溶血弧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只有副溶血弧菌产生荧光信号,其他16株非副溶血弧菌未产生荧光信号,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以含toxR基因的质粒为模板,建立了质粒拷贝数与CT值的标准曲线,分别采用含toxR基因质粒、纯培养的副溶血弧菌和添加副溶血弧菌的牡蛎模拟样品进行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其灵敏度分别为15copies、18cfu/mL和180cfu/mL.同一个样品的30次重复性试验表明试验内及试验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5%和1.5%,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水温高时,副溶血弧菌含量高。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耗时短,可用于牡虾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定量检测,对海水养殖中副溶血弧菌污染普查及其含量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944.41:S944.3

  • 相关文献

[1]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与水质因子间的关系. 林强,李宁求,付小哲,刘礼辉,石存斌,吴淑勤. 2012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和初步应用. 林强,李宁求,付小哲,刘礼辉,梁红茹,石存斌. 2017

[3]红海湾浅海滩涂牡蛎养殖模式的研究. 张汉华,梁超愉,吴进锋,邱丽华,王江勇. 2001

[4]广东沿岸牡蛎体内总汞含量变动趋势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WANG Xue-feng,王学锋,JIA Xiao-ping,贾晓平,CHEN Hai-gang. 2011

[5]东部沿海城市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Zhao Feng,赵峰,Li Yicai,李毅财,Duan Wenjia. 2011

[6]牡蛎超声波清洗工艺的初步研究. 张敬峰,费星,沈建,郑晓伟,秦小明,章超桦. 2011

[7]大鹏澳牡蛎养殖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张玲,李政菊,陈飞羽,江涛,吕颂辉,江天久. 2015

[8]广东沿岸牡蛎体内HCHs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清云,甘居利,陈海刚,马胜伟,张喆,蔡文贵,贾晓平. 2013

[9]南海北部沿岸牡蛎体内PCB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价. 王清云,甘居利,陈海刚,马胜伟,张喆,蔡文贵,贾晓平. 2013

[10]广东沿海牡蛎体Ni含量水平及其时空变化趋势. 贾晓平,林钦,蔡文贵,李纯厚. 2000

[11]牡蛎酶解工艺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蔡树杏,王锦旭. 2019

[12]基于种特异性PCR及线粒体基因标记的天津沿海牡蛎物种多样性研究. 黄津伟,张天喆,高燕,吴弘,高雨,闫春财,胡利莎. 2019

[13]气相色谱法测定牡蛎中多溴联苯醚. 刘奇,柯常亮,莫梦松,陈洁文,刘卓坚,黄珂. 2019

[14]钦州湾牡蛎线粒体16 S rRNA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 蒋伟明,陈秀荔,赵永贞,陈晓汉,江世贵,李咏梅. 2008

[15]南海北部沿岸海域近江牡蛎体中的三氯杀螨醇. 李娟,贾晓平,甘居利. 2012

[16]1997~2010年广东沿岸牡蛎体Cr时空变化及健康风险评价. 马胜伟,陈海刚,王增焕,蔡文贵,方晓辉,贾晓平. 2013

[17]海产源多重耐药共生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 吴书香,李丽倩,姚琳,王联珠,曲梦,李风铃,谭志军,江艳华,王鹏. 2023

[18]华南沿海牡蛎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风险评估. 王增焕,林钦,王许诺,李刘冬. 2011

[19]广东省主要养殖贝类体微量元素含量及其风险分析. 王许诺,陈成桐,王增焕. 2016

[20]“南海贻贝观察”:广东沿海牡蛎体中Zn含量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贾晓平,林钦,李纯厚,蔡文贵.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