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蔗(Saccharum spp.)EST-SSR标记的开发和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张雨良

作者: 张雨良 1 ; 王俊刚 2 ; 伍苏然 1 ; 张树珍 2 ; 郭安平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1

关键词: 甘蔗;品种鉴定;表达序列标签;分子标记;多样性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会议名称: 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

页码: 82-95

摘要: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甘蔗(Saccharum spp.)的282,809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分析,共获得Unigene 138,590条,发掘出分布于10,086条Unigene的10,505个微卫星(EST-SSR)位点,SSR发生频率为7.26%,平均9.22kb出现1个SSR.在7个杂交甘蔗品种中,三核苷酸基元的SSR数量最多(74.95个/Mb),其次为二核苷酸基元的SSR(22.95个/Mb),两者占总数的90.27%.以CCG/CGG、AG/CT为重复基元的SSR是最常见的EST-SSR类型,富含G/C的EST-SSR占据极明显的优势.与拟南芥和水稻cDNA序列内SSR的比较表明富含G/C的SSR可能是禾本科植物SSR的一个共同特点.研究发现,SSR在EST与基因组序列之间以及在不同甘蔗品种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此外,从EST数据分析获得杂交甘蔗品种的16个保守基因,从中发掘了9个SSR位点.最后,利用Primer3和e-PCR软件设计了一批具有物种特异性和通用性的EST-SSR PCR引物,相关数据可以通过http://59.50.66.67/SSR/sugarcane/sugarcane.EST-SSR.tgz链接从因特网下载.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甘蔗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66.103.7

  • 相关文献

[1]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李春艳,刘建华. 2011

[2]中国黄皮果树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陆育生,林志雄,曾杨,邱继水,潘建平. 2015

[3]含不同地区野生稻胞质的水稻雄性不育材料线粒体SSR标记分析. 孙炳蕊,范芝兰,李晨,陈雨,陈文丰. 2016

[4]应用SSH技术鉴定枳抗CTV相关基因. 贝学军,阳佳位,吴波,朱世平. 2013

[5]烟草表达抗病基因同源物(RGA)的鉴定及RGA-SSR标记的开发. 袁清华,谢锐鸿,张振臣,马柱文,李集勤,李淑玲,陈俊标. 2014

[6]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法筛选低夜温诱导的蝴蝶兰生殖发育相关基因. 李冬梅,梁炫强,朱根发,孙映波,徐晔春,蒋明殿,操君喜,刘金维,吕复兵. 2013

[7]稻属不同物种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s)分析. ^A范芝兰^B1%^A李晓方^B2%^A潘大建^B3%^A张祥喜^B4. 2003

[8]蓝塘猪骨骼肌组织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 蔡更元,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陈瑶生,王翀,李加琪,彭国良,刘敬顺. 2006

[9]花生品种粤油14亲缘关系鉴定分析. 周桂元,洪彦彬,梁炫强,李少雄,刘海燕,温世杰. 2008

[10]柑桔线虫抗性主基因座Tyr1的特异标记开发与遗传作图改进(英文). 向旭,邓占鳌,郑启发,陈存贤,Frederick G.Gmitter Jr. 2009

[11]抗稻瘟病Pi2/9/z-t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 华丽霞,汪文娟,陈深,汪聪颖,曾烈先,杨健源,朱小源,苏菁. 2015

[12]八个抗稻瘟病基因在华南籼型杂交水稻中的分布. 汪文娟,周继勇,汪聪颖,苏菁,封金奇,陈炳,冯爱卿,杨健源,陈深,朱小源. 2017

[13]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花生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刘付香,李玲,梁炫强. 2008

[14]基于分子标记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精细定位. 王茂辉,钟春燕,罗文龙,聂金泉,郭涛,王慧,陈志强. 2018

[15]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进展. 安康,李小波,索海翠,刘晓津,方志伟,张小兰,王丽. 2018

[16]丝瓜(Luffa cylindrica)EST-SSR分子标记的验证及多态性分析. 骆彩霞,罗剑宁,赵钢军,何晓莉,周玲艳,吴海滨. 2020

[17]RAPD标记在分析家鸡遗传变异中的应用. 朱庆,杨勇,胡刚安. 2000

[18]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籼粳交后代亚种分化机制. 王鹤潼,金峰,江奕君,林青山,徐海,陈温福,徐正进. 2013

[19]瓜类蔬菜枯萎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安重莹,何晓明,谢大森,彭庆务. 2009

[20]黑麦草生物学研究进展. 谭文清,陈军,才宏伟.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