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SHAO Sheng-nan

作者: SHAO Sheng-nan 1 ; 邵盛男 2 ; MIAO Yu-ping 3 ;

作者机构: 1.Key and Open Laboratory of Marine and Estuary Fisheri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 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Shanghai 200090, China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3.Key and Open Laboratory of M

关键词: 链状亚历山大藻;环境因子;生长性能;麻痹性贝毒

会议名称: 2010水产科技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院

页码: 238-248

摘要: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害赤潮藻类,研究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综合影响,找到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有效预报赤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探讨了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20℃,盐度30,光照强度5 000 lx,培养基中氮磷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3倍.通过极差分析得出影响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因素强弱顺序依次是:温度、光照强度、起始氮磷含量、盐度.本实验中4个因素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影响最大.

分类号: Q949.247

  • 相关文献

[1]东海产麻痹性贝毒链状亚历山大藻共附生菌群多样性研究. 唐莹莹,乔玉宝,蒋志伟,张静,张若男,田晓清,马丽艳,张晓玲,陆亚男,樊成奇,杨桥. 2018

[2]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邵盛男,缪宇平,周宏农,陈海峰. 2011

[3]链状亚历山大藻暴露下紫贻贝体内麻痹性贝毒蓄积转化规律. 张海涛,吴海燕,郑关超,郭萌萌,冯志华,谭志军. 2023

[4]基于产毒基因sxtA的qPCR方法在长江口邻近海域有毒藻类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高岩,于仁成,柳阳,林佳宁,张清春,孔凡洲,王云峰,颜天,周名江. 2016

[5]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及其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 梁忠秀,李健,李吉涛,谭志军,任海,刘德月. 2014

[6]河北省近岸贝类中麻痹性贝毒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李晓康,吴海燕,程玲,车瀚钰,刘丽娟,牟海津,谭志军,郑关超. 2024

[7]厚壳贻贝中麻痹性贝毒的蓄积及其对滤食率的影响. 杨越聪,郑关超,赵辉辉,张海涛,谭志军,吴海燕. 2024

[8]产麻痹性贝毒塔玛亚历山大藻共培养菌群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刘巧红,苑丽东,田晓清,马丽艳,周宏农,樊成奇,杨宪时,杨桥,张晓玲. 2016

[9]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贝类中三种高毒性麻痹性贝毒. 张晓玲,杨桥,惠芸华,冯兵,马丽艳,于慧娟. 2012

[10]麻痹性贝毒亚慢性暴露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王潇潇,陈彩红,郑关超,霍善琴,谭志军,吴海燕. 2025

[11]麻痹性贝毒的分离纯化. 缪宇平,周宏农. 2006

[12]长江河口潮间带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 Jian-jian. 2008

[13]环境因子对鼠尾藻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梁洲瑞,王飞久,孙修涛,汪文俊,丁昌玲. 2011

[14]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15]集约化对虾养殖池塘微生态调控技术. 李卓佳. 2008

[16]不同环境因子对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刘鉴毅. 2008

[17]卫星遥感海面高度数据在渔场分析中的应用综述. SONG Ting-ting,宋婷婷,FAN Wei. 2013

[18]pH、aw和盐分下鱼源腐败希瓦氏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建立和验证. Guo Quanyou,郭全友,Zhu Yanqi,朱彦祺,Jiang Chaojun. 2018

[19]几种重要的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人工养殖成活率的影响. 沈永龙,黄金田,戈贤平,王爱民,吕富,蔡万存,沈楠楠. 2012

[20]新鲜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碳源利用的差异性分析. ZHU Yanqi,朱彦祺,GUO Quanyou.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