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对虾热休克蛋白21克隆表达及与WSSV的作用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高敏

作者: 高敏 1 ; 何春莉 2 ; 王修芳 1 ; 刘庆慧 2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266071

2.青岛科技大学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征;热休克蛋白;克隆表达

会议名称: 2015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学会

页码: 00000016-00000016

摘要: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细胞或生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遭受热刺激及其它环境、生理或病理胁迫时,新合成或含量增加的一类蛋白质.根据分子量大小和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可分为HSP110、HSP100、HSP90、HSP70、HSP60、HSP40和HSP20等.HSP21与WSSV囊膜蛋白VP26具有相互作用,并且HSP21与VP26蛋白的相互作用随HSP21蛋白量的增加而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HSP21与重组VP37也有互作。VP26被认为是WSSV-种主要的被膜蛋白,连接囊膜蛋白和核衣壳,而VP37为WSSV粘附蛋白之一,HSP21与VP26和VP37有互作,表明HSP21参与WSSV感染。该研究对于深入阐明热休克蛋白在WSSV感染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945.46:S945.19

  • 相关文献

[1]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与对虾的免疫防御反应. 宋晓玲,黄倢,王秀华,杨冰. 2005

[2]中华鲟热休克蛋白hsp30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司凯歌,江南,张海耿,周勇,刘文枝,曾令兵,倪琦,范玉顶. 2019

[3]金乌贼热休克蛋白基因的挖掘及对低盐胁迫的响应. 王兴强,郑年昊,崔春辉,曹梅,沈晔,刘莹,张子文,汤子威,秦传新,陈百尧. 2021

[4]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前景. 崔彦婷,刘波,谢骏,周群兰,戈贤平,徐跑. 2011

[5]高温胁迫对日本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翟书华,傅洪拓,乔慧,张文宜,金舒博,蒋速飞,熊贻伟,许蕾,王亚冰,胡宇宁,龚永生,吴滟. 2022

[6]高温胁迫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董福霖,黄天晴,刘恩慧,谷伟,王高超,郭福元,王炳谦,徐革锋. 2023

[7]热应激对鱼类生命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黄天晴,董福霖,刘恩慧,徐革锋,王高超,姚作春,王炳谦,谷伟. 2023

[8]hsf基因在鱼类性别分化中的作用. 李志杰,魏敏,徐文腾. 2024

[9]大型围栏养殖模式下2种规格斑石鲷耐高温研究. 李明月,高云红,高云涛,刘成磊,赵侠,关长涛,贾玉东. 2022

[10]热休克蛋白在鱼类生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全杰,徐钢春. 2015

[11]日本对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在发育时期的表达. 边雪琼,任宪云,王君霞,贾少婷,郭建军,赵旷诚,刘萍,李健,李吉涛. 2024

[12]凡纳滨对虾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盐度应答效应. 张明明,王雷,王宝杰,刘梅,战文斌,蒋克勇. 2017

[13]壳聚糖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王琦,崔阳,刘进宝,孙慧慧,郭娜,孙建安,毛相朝. 2019

[14]花鲈ISG15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胁迫下表达谱分析. 刘勇,闫路路,文国樑,范嗣刚,张雅晴,赵超,王鹏飞,邱丽华,乔秀亭. 2021

[15]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药物应用试验初报. 杨仲明. 1996

[16]江蓠与对虾混养的神经-模糊优化模型初探. 黄洪辉,张汉华,吴进锋,梁超愉,李卓佳. 2006

[17]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基本特征研究. 刘娇,曲克明,刘海英,朱建新,李健,马德林. 2008

[18]采用OIE标准检测养殖对虾中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PCR检出类型. 袁颜颜,杨冰,万晓媛,刘笋,刘天齐,黄倢. 2015

[19]我国一株新型黄头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 朱罗罗,张庆利,万晓媛,邱亮,马芳,黄倢. 2016

[20]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ELISA快速检测. 史成银,黄倢,宋晓玲.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