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美洲黑石斑鱼"突眼"症的病原菌分离鉴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陈建国

作者: 陈建国 1 ; 陈超 2 ; 李炎璐 2 ; 孙曙光 1 ; 邵彦翔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突眼症;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

会议名称: 2016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学会

页码: 00000473-00000482

摘要: 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属(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Serraninae,中文名:条纹锯(鮨)和黑锯(鮨),通称黑石斑,本研究对其“突眼”症的病灶部位、肝、脾脏、肾脏等组织器官取样,通过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鉴定,揭示了诱发美洲黑石斑鱼“突眼”症的病原体,为其的健康养殖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分类号: S943.334:S941.42

  • 相关文献

[1]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突眼症”的病原菌分离鉴定. 陈建国,陈超,李炎璐,孙曙光,邵彦翔,张廷廷,刘莉,孙涛. 2017

[2]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张廷廷,陈超,邵彦翔,陈建国,孙涛. 2017

[3]美洲黑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的研究. 张廷廷,陈超,邵彦翔,李炎璐,陈建国,孙涛. 2015

[4]养殖大菱鲆黑瘦症的病原菌鉴定及杀菌中草药筛选. 王印庚,任海,张正,王岚,荣小军,廖梅杰,陈霞. 2012

[5]7种消毒剂对鲟4种病原菌体外抑菌效果. 杨移斌,夏永涛,陈新,邱军强,曹海鹏,胡鲲,杨先乐. 2013

[6]七带石斑鱼繁殖群体“突眼”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陈超,程波,于宏,王印庚,杨志. 2010

[7]食源性病原菌预报模型库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杨宪时,许钟,郭全友. 2006

[8]杂色鲍幼苗“急性死亡脱落症”病原菌分析. 刘广锋,周世宁,徐力文,王瑞旋,王江勇,陈毕生. 2006

[9]杂交鳢PKCθ基因克隆及其在两种病原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 刘付翠,赵飞,何山,谭爱萍,张瑞泉,邓玉婷,姜兰. 2020

[10]盐度对罗非鱼病原菌增殖的影响. 柯剑,赵飞,姜兰,罗理,谭爱萍,王伟利. 2011

[11]水产动物病原菌拮抗菌的研究进展. 刘亚楠,习丙文,梁利国,谢骏,朱健. 2013

[12]夏季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阈值. 张文泽,王印庚,廖梅杰,荣小军,李彬,张正,李华,范瑞用. 2015

[13]对虾病原菌2-5B菌株16SrRNA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叶军,孔杰,刘萍,张岩,杨丛海,徐怀恕. 1997

[14]水产动物病原菌致病性胞外产物的研究进展. 牟海津,刘志鸿. 2000

[15]江苏高邮罗氏沼虾池塘养殖可培养微生物组成调查. 王树茂,王秀华,朱娜,王枫林,董宣,张庆利,杨国梁,高阳. 2022

[16]几种消毒剂对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致病菌杀灭试验的研究. 王友涛,王印庚,张国兵,陈霞. 2008

[17]第三代喹诺酮类“鱼虾康-Ⅰ”的应用研究. 王高学,白占涛,张向前,马新武,陆仁俊. 1999

[18]黄颡鱼鲇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徐进,罗晓松,曾令兵. 2009

[19]鲆鲽类主要病原菌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甘玲玲,王蔚芳,高淳仁,雷霁霖. 2014

[20]养殖大菱鲆溃疡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范文辉,黄倢,王秀华,史成银,刘莉.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