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ZHANC Jie mei

作者: ZHANC Jie mei 1 ; 张洁梅 2 ; WU Ji chen 1 ; 武继承 2 ; YANC Yong hui 1 ; 杨永辉 2 ; PAN Xiao ying 1 ; 潘晓莹 2 ; WANG Yue; 王越; HE Fang; 何方;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郑州450002

2.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原阳 453514

关键词: 小麦;节水灌溉;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会议名称: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页码: 00000030-00000037

摘要: 为探讨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通许试验基地进行了节水灌溉方式(滴灌、微喷灌、喷灌和小白龙)及灌水量(45、90、135mm)的大田试验,分别于拔节和灌浆前期灌水.结果表明:小麦收获时土壤储水量表现为滴灌>微喷灌>喷灌>小白龙,总耗水量以滴灌和微喷灌方式下较少;小麦千粒重随灌水量增加有降低趋势,且在微喷灌方式下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小麦群体、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均以滴灌方式下表现较佳;灌水能增加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以滴灌135mm的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以滴灌45mm处理为最高.4种节水灌溉方式中,滴灌更有利于增产和节水,其次为微喷灌.

分类号: S512.107.1

  • 相关文献

[1]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洁梅,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王越,何方. 2016

[2]测墒灌溉对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Wu Ji-cheng,武继承,Yang Yong-hui,杨永辉,Pan Xiao-ying,潘晓莹,Zhang Jie-mei,张洁梅,He Fang,何方. 2016

[3]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潘晓莹,武继承,杨永辉,高翠民,张洁梅,王越,何方. 2020

[4]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邵运辉,吕军杰,李俊红,丁志强,张洁,姚宇卿,李向东. 2020

[5]分期施肥补灌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潘晓莹,武继承,张森森,杨永辉,王越,李敏杰,高翠民,何方. 2020

[6]不同N、P、K配比对小麦、玉米光合生理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潘晓莹,张洁梅,韩伟锋,王喆,王越,何方. 2016

[7]测墒灌溉条件下不同养分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张洁梅,何方. 2017

[8]氮肥基追比和调亏灌溉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张素瑜,黄洁,杨明达,马守臣,王和洲,李向东,杨程,张德奇,方保停. 2019

[9]水分调控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李向东,张德奇,郭瑞,季书勤,王汉芳,吕凤荣. 2011

[10]砂质潮土小麦套作花生长水分综合调控技术研究初报. 寇长林,孔祥旋. 1999

[11]控失BB肥在小麦上应用效果初报. 孙克刚,李玉顺,和爱玲,张运红,顾朝晖,岳艳军,冯梦喜. 2014

[12]不同施磷水平对小麦光合特性、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岳俊芹,李向东,张德奇,邵运辉. 2014

[13]不同灌溉方式水肥组合对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的影响研究. WU Jicheng,武继承,YANG Yonghui,杨永辉,PAN Xiaoying,潘晓莹,ZHANG Jiemei,张洁梅. 2016

[14]不同灌溉方式水肥组合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PAN Xiaoying,潘晓莹,WU Jicheng,武继承,YANG Yonghui,杨永辉,HE Fang,何方,ZHANG Jiemei. 2017

[15]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对长期养分亏缺的响应.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林杉,钱小平,三島慎一郎. 2013

[16]不同耕作方式下有机肥施用量对华北潮土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水清,岳克,杜丽君,王更新,宋晓,郭斗斗,张珂珂,张玉亭,黄绍敏. 2020

[17]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对长期养分亏缺的响应(英文).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林杉,钱小平,三島慎一郎. 2013

[18]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碱性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张微微,周怀平,黄绍敏,杨军,刘树堂,马俊永,张淑香. 2021

[19]有机肥替代化肥及节水灌溉对露地菜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吕宏伟,骆晓声,寇长林,王洪克,陈松钦,吕静. 2021

[20]浅谈一体化集成灌溉系统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中的应用. 陈培玉,金荣生.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