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YANG Yong hui
作者: YANG Yong hui 1 ; 杨永辉 2 ; WU Ji cheng 1 ; 武继承 2 ; ZHANG Jie mei 1 ; 张洁梅 2 ; PAN Xiao ying 1 ; 潘晓莹 2 ; WANG Yue 3 ; 王越; HE Fang; 何方; YANG Xian ming;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郑州,450002
2.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原阳 453514
3.河南省农业
关键词: 土壤物理学;土层深度;免耕处理;深松条件
会议名称: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页码: 00000035-00000045
摘要: 为探明长期免耕和深松对土壤物理特征的影响,在长期定位试验中分层(0~10,10~20,…,90~100cm)采取环刀土壤样品,测定了0~100cm不同土层的土壤密度、土壤持水能力、供水能力、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及有效含水量等.结果表明: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密度表现为先降后增再趋于稳定,土壤持水能力表现为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土壤供水能力表现为先增加再降低再增加而趋于平缓,田间持水量表现为进渐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效水则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趋于稳定的趋势.深松处理40cm以上土层的土壤密度相对较低,在20~50Cm土层的持水能力最强,而在60~80cm土层,其持水能力却最低.在0~10和40~80cm土层,土壤供水能力表现为:免耕>深松>常规耕作.在20~40和80~90cm土层中,仍以深松处理的供水能力较强.在0~10cm土层中,各处理的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表现为:免耕>深松>常规耕作;在20~50cm土层,深松>免耕>常规耕作;在50~80cm土层,免耕>深松>常规耕作;在80cm土层以下,深松>免耕>常规耕作.免耕处理0~10cm土层的土壤有效水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在10~50cm土层,深松处理最高.
分类号: S152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高翠民;田媛;张瑞卿;何方;韩伟锋;张运红;潘晓莹;杨永辉
关键词:灌溉方式;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
-
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毛家伟;杨永辉;张运红;李丙奇;韩伟锋;高翠民;刘小奇
关键词:腐殖酸;花生;产量;品质;氮磷利用效率
-
水氮运筹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高翠民;杨永辉;韩伟锋;何方;毛家伟;潘晓莹;武继承
关键词:冬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水氮运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
-
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
作者:杨永辉;武继承;高翠民;张运红;潘晓莹;何方
关键词:滴灌;灌水量;光合特征;小麦;玉米;水分利用
-
补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潘晓莹;武继承;徐祺豪;王越;杨永辉;高翠民;何方
关键词:补灌;有机肥;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
不同灌溉方式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夏玉米水分利用特征
作者:杨永辉;邬佳宾;武继承;杨先明;高翠民;潘晓莹;何方
关键词:滴灌;灌溉方式;控制灌水;稳定氢氧同位素;水分贡献率;水分运移;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
施氮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氮锌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作者:郭芳芳;韩亚倩;周苏玫;杜西河;宋淼;张洁梅;黄源;胡乃月;臧贺藏;杨习文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氮积累量;锌积累量;氮吸收转移;锌吸收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