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黄海海域沙质海底中频反向散射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YU Sheng-qi

作者: YU Sheng-qi 1 ; 于盛齐 1 ; LIU Bao-hua 2 ; 刘保华 1 ; YU Kai-ben 1 ; 于凯本 3 ; YANG Zhi-guo 2 ;

作者机构: 1.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山东青岛266237

2.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

3.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

关键词: 沙质海底;声散射特性;反向散射强度;黄海海域

会议名称: 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

主办单位: 中国声学学会

页码: 00000121-00000122

摘要: 海底声散射是对海底附近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时混响背景干扰的主要来源,研究和预报海底声散射特性对应用于海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的水下声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浅海混响背景干扰下的声呐性能预报离不开海底散射强度的准确估计.散射强度虽然属于海底的固有属性,但不同海域、不同底质类型的海底声散射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给出了2016 年4 月在南黄海海域开展的浅海海底中频反向散射强度测量实验。测量站位水深39 m,海底表面相对平整并覆盖有少量贝壳碎片,海底沉积物以细沙为主。反向散射强度采用无指向性声源和水听器,根据单基地反向散射数据进行计算,获得了6-12 kHz频率范围内,反向散射强度随掠射角(20°–70°)的变化规律。测得的反向散射强度随频率的增大略有增大,随掠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大掠射角下(60°–70°)的反向散射强度增大得更快,不遵循Lambert 定律。散射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测量频带内,海底表面粗糙散射强度大于沉积物体积散射强度。

分类号: P733.2

  • 相关文献

[1]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目标强度的模型法研究. 于海圆,赵宪勇. 2007

[2]基于声学观测的海洋致灾生物监测系统设计. 宗艳梅,唐学大,汤涛林,陈萍,苏亮,刘进. 2024

[3]基于古温标的南黄海中部隆起印支期剥蚀量恢复及过程分析. 庞玉茂,郭兴伟,张训华,韩作振.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