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LIN Qing-xia
作者: LIN Qing-xia 1 ; 林清霞 1 ; XIANG Li-hui 1 ; 项丽慧 1 ; WANG Li-li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
关键词: 茶多酚;组分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近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
会议名称: 第十七届福建省科协年会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叶发展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页码: 00000222-00000231
摘要: 高通量检测是茶多酚组分检测的发展趋势,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近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等均是茶多酚组分高通量检测的主要方法,但这些方法各有优劣.文中归纳和总结了茶多酚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及其相关应用,并对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茶多酚组分的高通量检测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丽丽,陈键,宋振硕,杨军国,陈林. 2013
[2]夏暑乌龙茶遮荫生理效应的研究. 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陈荣冰. (Mis
[3]不同固样方法对茶鲜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的影响. 项丽慧,林清霞,王丽丽,陈林,余文权. 2018
[4]烘焙类茶食品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ZHANG Lei,张磊,LIN Qing-xia. 2017
[5]烘焙类茶食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磊,林清霞,宋振硕. 2018
[6]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 林郑和. 2007
[7]不同茶类制法对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化学模式的影响. 陈林,陈键,王丽丽,宋振硕,尤志明. 2017
[8]茶多酚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林清霞,项丽慧,王丽丽,杨军国,陈林. 2019
[9]茶多酚纳米载体制备技术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林清霞,杨军国,宋振硕,王丽丽,陈林. 2018
[10]木质纤维素吸附分离法纯化茶多酚研究. 王秀萍,朱海燕,谢苏平. 2015
[11]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吸附茶多酚的条件优化及其体外模拟消化稳定性研究. 高慧颖,赖恭梯,官雪芳,郑亚凤,李舒婷,王琦. 2022
[1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虾中五种磺胺类药物残留. 郭根和,潘葳,苏德森,饶秋华,陈涵贞. (Mis
[1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实和果酒中有机酸的含量. 陈源,余文权. 2016
[14]固相萃取/18O标记高氯酸根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茶叶中高氯酸盐. 姚清华,柯秋璇,李捷,林虬,林永辉,颜孙安. 2018
[15]五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测定. 郭根和,潘葳,苏德森,饶秋华. 2004
[16]多花水仙花期类胡萝卜素物质和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变化. 何炎森,杨碧云,李科,陈晓静. 2013
[17]富含色素类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研究. 杨贵芝,刘晓霞,邹建宏,傅武胜,肖晶,方勤美. 2014
[18]鳗鱼、饲料中恩诺沙星残留的测定及真假阳性辨别. 潘葳,郭根和,苏德森,饶秋华. 2004
[19]提取剂和酶处理对龙眼可溶性糖提取的影响. 安宁,张桂彬,李明伟,陈秀萍,胡文舜,陈发兴. 2019
[20]HPLC法同时测定鼠尾草酸、鼠尾草酚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林霜霜,张海峰,车建美,葛慈斌.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膜分离对福建产不同茶类提取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作者:林清霞;王丽丽;宋振硕;蔡淑娴;刘仲华;陈林
关键词:茶叶;水提物;膜分离;生化成分;抗氧化
-
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作者:宋振硕;卫聿铭;李铁汉;项丽慧;张应根;陈林;宁井铭
关键词:花果香红茶;贮藏;感官品质;代谢组学;生化成分
-
民国时期(1935-1938)福建茶业科研的起步研究
作者:王秀萍;项丽慧
关键词:民国;福建;茶业;科研
-
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作者: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王丽丽;项丽慧
关键词:乌龙茶;绿茶;鲜叶;氨基酸;模式识别
-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王丽丽;陈键;陈林
关键词:工艺;品质控制;白茶;萎凋;摊青
-
白茶风味品质形成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林;陈键;宋振硕;王丽丽;张应根;项丽慧;林清霞
关键词:白茶;产品分类;风味化学;品质调控
-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作者:陈键;宋振硕;林清霞;王丽丽;傅永兴;陈林
关键词:白茶饼;保压时间;物理特性;感官品质;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