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颜孙安

作者: 颜孙安 1 ; 姚清华 2 ; 林香信 1 ; 林虬 2 ; 苏德森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福州350003

2.福建省精密仪器农业测试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

关键词: 大黄鱼;养殖模式;肌肉组织;营养成分

会议名称: 福建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

主办单位: 福建省科协`福建省农学会

页码: 00000226-00000233

摘要: 采用国标的方法,对同一海域大围网、池塘和网箱三大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以野生大黄鱼为对照,分析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低,粗脂肪含量、能值和E/P值较高;不同组间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儿童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呈味氨基酸含量、支/芳值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大于80%,E/T、E/N均符合FAO/WHO模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必需脂肪酸和∑USFA/∑SFA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FA/∑MUFA/∑PUFA、∑(n-6)PUFA/∑(n-3)PUFA均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模式;各指标以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为最佳,但是除脂肪酸外均差于野生大黄鱼.不同养殖模式间营养成分的显著性差异,与投喂鲜冻鱼类饵料、养殖环境有关.因此,在饲料研究及实际生产中应确定合理饵料脂肪含量和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须保证饵料鲜度,同时要增加养殖的水体空间.

分类号: S965.322

  • 相关文献

[1]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肉质性状的分析研究. 缪伏荣,刘景,王淡华,冯玉兰,李忠荣. 2007

[2]对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 缪伏荣,刘景,王淡华,李忠荣. 2008

[3]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品质的比较. 缪伏荣. 2008

[4]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颜孙安,姚清华,林香信,林虬,苏德森. 2015

[5]大黄鱼肾脏组织细胞系YCK的建立. Zheng Zaiyu,郑在予,Yang Jinxian. 2018

[6]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肌肉脂肪酸品质比较. 罗钦. 2021

[7]福建省主要蛋鸭品种及养殖模式. 朱志明,章琳俐,林如龙,辛清武,李丽,缪中纬,陈红萍,林炜,郑嫩珠. 2022

[8]鸭生态养殖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陈岩锋,朱志明,陈冬金,孙世坤,桑雷,谢喜平. 2012

[9]不同养殖模式蛋鸭疫病的检测与分析. 傅秋玲,黄瑜,程龙飞,卢立志,刘荣昌,张青,傅光华,万春和,沈军达,施少华,田勇,陈红梅,陈珍,陈翠腾,朱春华. 2017

[10]肉鸭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黄勤楼,辛清武,郑嫩珠,朱志明,缪中纬,翁伯琦. 2014

[11]舟山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DNA分析. 林能锋,苏永全,丁少雄,王军. 2011

[12]大黄鱼β_2-微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 余素红,王玉桥,陈新华. 2009

[13]肠道消化吸收相关因子对大黄鱼生长速度的影响. 李英英,陈曦,李素一,李盼,李艳虹,宋铁英. 2015

[14]大黄鱼肾脏组织细胞系(YCK)的建立. 郑在予,杨金先,陈秀霞,龚晖. 2017

[15]不同生长速度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 李英英,陈曦,宋铁英. 2017

[16]口服三七总皂甙对大黄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秀霞,池洪树,许斌福,谢岸桦,方冬兰,龚晖. 2021

[17]大黄鱼肿大细胞病毒不同毒株的细胞培养及主要衣壳蛋白基因比较. 杨西西,池洪树,郑在予,刘晓东,罗潘潘,许斌福,陈秀霞,龚晖. 2023

[18]三七总皂苷对大黄鱼抗变形假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 陈秀霞,池洪树,许斌福,谢岸桦,徐梦婷,张丽娟,罗土炎,龚晖. 2023

[19]对两种不同投料方式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柯翎,李素一,张丽娟,陈华,林晨韬,龚晖,陈叙. 2019

[20]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分析与鉴定. 许斌福,程海华,池洪树,方冬兰,柯巧珍,韩坤煌,王凡,龚晖.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