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新鲜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碳源利用的差异性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ZHU Yanqi

作者: ZHU Yanqi 1 ; 朱彦祺 1 ; GUO Quanyou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2.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

关键词: 新鲜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碳源利用;动力学特性;环境因子

会议名称: 第五届中国大黄鱼产业发展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渔业协会`国家大黄鱼产业科技创新联盟

页码: 00000144-00000158

摘要: 探究新鲜大黄鱼在不同温度下,其优势腐败菌对碳源的利用及动力学的差异性.设定在5℃、25℃二种温度条件下,通过感官及理化指标确定其货架期终点,使用MIDI气相色谱对分离的腐败菌进行鉴定,通过菌相变化确定优势腐败菌,使用16sRNA分子鉴定定种.利用Biolog系统测定其碳源利用的差异性,通过Gompertz方程对其碳源利用曲线进行拟合,求解其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新鲜大黄鱼在5℃、25℃时的货架期分别为9.0±1.0、1.0±0.11天;分离的优势腐败菌分别为腐败希瓦氏菌和河流弧菌;5℃时腐败菌总体碳源利用率低于25℃;5℃时腐败希瓦氏菌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大于河流弧菌;25℃时小于河流弧菌.在5℃条件下,腐败希瓦氏菌主要利用的碳源为单糖、多糖、羧酸、酯类;河流弧菌利用的碳源为单醣、多糖、氨基酸和羧酸;在25℃条件下,腐败希瓦氏菌和河流弧菌主要利用的碳源为单醣、多糖、氨基酸和羧酸.结论:温度影响腐败菌的碳源的利用率,不同腐败菌的碳源利用存在差异性,通过调节温度、改变底物碳源等环境因子可以达到抑菌目的,从而延长新鲜大黄鱼的货架期.

分类号: S983.1

  • 相关文献

[1]新鲜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碳源利用的差异性分析. 朱彦祺,郭全友,姜朝军,李保国. 2018

[2]一株凡纳滨对虾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张宝存,刘飞,边慧慧,刘杰,潘鲁青,黄倢. 2012

[3]虎杖对水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陈家长,赵志祥,施羽露,史磊磊,郑尧,邴旭文. 2020

[4]基于Biolog-ECO技术分析杂交鳢和大口黑鲈高产池塘水体微生物碳代谢特征. 李志斐,谢骏,郁二蒙,王广军,余德光,夏耘,王海英,龚望宝,魏南. 2014

[5]罗非鱼养殖系统潜在有机物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测定. 胡晓娟,曹煜成,文国樑,袁翠霖,杨莺莺,林小涛,李卓佳. 2014

[6]南海岛礁海域金带齿颌鲷鳃组织和肠道菌群结构及其肠道菌群对碳源的利用特征. 王晶晶,胡晓娟,曹煜成,苏浩昌,文国樑,张月星. 2022

[7]河蚌贮藏鲜度变化及优势腐败菌分析. 蒋慧亮,迟海,展跃平,徐文婷,王正云,谢缘,邢超,朱永. 2019

[8]轻微加工即食对虾优势腐败菌鉴定及碳源代谢动力学. 王晓晋,郭全友,姜朝军. 2019

[9]冷藏罗非鱼优势腐败菌的鉴定及其特征. 郭全友,杨宪,时许. 2009

[10]冷藏养殖大黄鱼细菌相组成和优势腐败菌鉴定. 郭全友,杨宪时,许钟,吴建军,周彩华. 2006

[11]大黄鱼中复合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分析. 许振伟,许钟,杨宪时,郭全友,李学英. 2010

[12]冷藏大菱鲆细菌组成变化和优势腐败菌. 崔正翠,许钟,杨宪时,郭全友,李学英. 2011

[13]海水鱼优势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许振伟,李学英,杨宪时,郭全友,姜朝军. 2011

[14]低温贮藏过程中鱿鱼细菌组成的变化及优势腐败菌鉴定. 沈萍,李学英,杨宪时,迟海,黄洪亮. 2015

[15]罗非鱼冷藏过程细菌种群的变化. 杨宪时,郭全友,许钟. 2008

[16]气相色谱在食品微生物鉴定中的研究应用. 何木,李保国,郭全友,董艺伟. 2015

[17]不同温度条件下养殖大菱鲆菌群变化和货架期预测. 郭全友,包海蓉,何木,朱彦祺. 2017

[18]加工过程与贮藏温度对淡腌青鱼品质变化与优势腐败菌种群变化的影响. 董艺伟,郭全友,李保国,姜朝军,顾天生. 2015

[19]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SHAO Sheng-nan,邵盛男,MIAO Yu-ping. 2010

[20]长江河口潮间带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 Jian-jian.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