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2016-2017年福建省鸭瘟新流行毒株分子特征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傅光华

作者: 傅光华 1 ; 陈翠腾 1 ; 刘荣昌 1 ; 卢立志 2 ; 施少华 1 ; 江斌 1 ; 傅秋玲 3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省禽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13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省禽病防治

关键词: 鸭瘟;新流行毒株;分子特征;病理诊断;疾病防控

会议名称: 福建省科协第十八届学术年会畜牧业分会场——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福建省畜牧业协会

页码: 00000134-00000134

摘要: 鸭瘟病毒(Duck plaque virus,DPV)是引起鸭、鹅和天鹅等雁形目鸭科水禽发生一种称为鸭瘟的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原.福建省曾于1998年出现樱桃谷肉鸭感染鸭瘟的病例后,至2015年的17年间均未见发生鸭瘟的报道.然而2016年初开始,福建省部分地区肉鸭陆续出现疑似鸭瘟的病例,至今仍在持续蔓延.从临床样品中分离获得24株DPV,对病毒UL56/LORFS基因、TK/gH基因及UL2区域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毒株与我国DPV参考强毒株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但在UL56/LORFS基因及TK基因上存在有规律性的核昔酸变异。经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DPV新流行毒株在系统进化上形成一个独立的遗传进化分支,不同于我国参考强毒的进化分支,且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不同的亚分支。以上结果揭示,DPV新流行毒株与我国DPV参考强毒株相比己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应加强对该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实时了解其流行变异情况,为新流行鸭瘟的快速准确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S858.32:S855.3

  • 相关文献

[1]鸭瘟病毒新近分离毒株部分基因变异分析. 傅光华,陈翠腾,刘荣昌,卢立志,施少华,江斌,傅秋玲,程龙飞,沈军达,田勇,万春和,陈红梅,黄瑜. 2018

[2]新型抗广谱性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创制及其鉴定. 李杰华,端群,史明涛,吴潞梅,柳寒,林拥军,吴高兵,范楚川,周永明. 2021

[3]柑橘皮渣制备低分子果胶及其抗癌活性的评价. 尹颖,陆胜民,陈剑兵,郑美瑜,夏其乐,张俊. 2013

[4]转Cry1Ab基因水稻分子特征及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 汪小福,陈笑芸,张小明,周育,张焕春,缪青梅,方敬,徐俊锋. 2012

[5]兔子宫内膜炎型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韦强,肖琛闻,刘燕,季权安,李科,鲍国连. 2016

[6]重要鹅病的诊断与防治. 张存. 2013

[7]鸭病诊断与防控技术. 张存.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