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须采收时期对其功能成分、产量及玉米产量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钱春荣

作者: 钱春荣 1 ; 姜宇博 1 ; 于洋 1 ; 郝玉波 1 ; 宫秀杰 1 ; 李梁 1 ; 葛选良 1 ; 王伟明 2 ; 来永才 3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2.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玉米须采收;化学成分;药材产量;玉米产量

会议名称: 第十六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全国玉米栽培学组

页码: 00000214-00000215

摘要: 玉米须是玉米生产中的副产品,来源丰富,其产量约为玉米产量的5%.玉米须含有大量黄酮类、甾醇类、糖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利尿、降压、止血等功能,是制造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良药的原料,为中国常用的药材品种.玉米须的保健作用、药用价值日益为人作所看重,充分利用好玉米须这一有益资源,开发其在食品、保健品领域的应用,对延伸玉米产业链、增加玉米附加值、提高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不同采收时期对总黄酮含量影响更明显,在选择最佳采收期时重点参考总黄酮的变化,以未授粉鲜嫩花丝为最佳;控制授粉时间可以有效增加花丝量,但显著降低玉米结实率;为兼顾玉米产量与玉米须品质及产量,吐丝3d-6d为玉米须最佳采收期。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叶部斑病的发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邵勇,魏国才,孙艳杰,石运强,邵珊珊,李云龙,南元涛. 2020

[2]土层置换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卢佳,邹洪涛,刘峰,范庆锋,黄毅,虞娜,张玉玲,张玉龙. 2015

[3]深松对黑土区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马星竹. 2020

[4]顶浆起垄结合精量播种对半干旱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徐莹莹,刘玉涛,王宇先,杨慧莹,高盼,武琳琳,迟莉,徐婷,樊景胜. 2017

[5]秸秆还田下基肥减氮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刘玉涛,王晨,徐婷,谭可菲. 2022

[6]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申惠波,刘玉涛,徐婷. 2024

[7]高纬寒地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对策. 张作峰. 2011

[8]松嫩平原玉米低产区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徐伟钧. 1991

[9]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钙土农田养分含量、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王晨,刘玉涛,谭可菲. 2024

[10]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臧秀法,李馨,李世柱,王海翔,黄文明,刘颖. 2024

[11]玉米对不同肥力五种土壤依存率的研究. 迟凤琴,宿庆瑞,王鹤桥,张虎城. 1996

[12]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徐莹莹,刘玉涛,王宇先,杨慧莹,高盼,王晨,王淑荣,徐婷. 2021

[13]冷凉区黑土有机质和玉米产量双提升技术探索及经济效益分析. 徐超,侯瑞星,杨克军,付健,王宇先,孙淑楠,苗宇,齐翔琨. 2024

[14]玉豆轮作下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徐婷. 2022

[15]有机物料深耕还田改善石灰性黑钙土化学性质提高玉米产量. 王秋菊,高中超,焦峰,刘峰,常本超,刘颖. 2015

[16]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王爽,孙磊,陈雪丽,谷学佳,李伟群,王晓军,张磊,刘颖,潘亚清,王玉峰*. 2013

[17]播种期的选择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俊强. 2013

[18]不同底肥施入深度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符强,石绍河,刘立超. 2015

[19]深松对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王晨,徐婷,谭可菲,刘玉涛. 2022

[20]玉米籽粒颜色对近红外模型预测其淀粉含量的影响研究. 姚鑫淼,卢淑雯,解铁民,孟庆虹,周野,张瑞英,苏萍,马永华,李宛.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