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刺参体内寄生性后口虫液体培养基制备及培养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荣小军;李彬;廖梅杰;王印庚;王岚

专利号: CN201210411330.0

摘要: 一种刺参体内寄生性后口虫液体培养基制备,属于海水养殖动物疾病防控领域,具体步骤如下:在海水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EDTA的终浓度为10-7~10-5mol/L,再将添加过EDTA的海水煮沸灭菌15~30min,冷却至3℃~10℃后加入新鲜的刺参体腔液,体腔液和灭菌海水按体积配比为:1:500~1:1000。利用本发明的培养基对刺参体内寄生性后口虫进行体外培养时间可以达到60天,解决了后口虫体外存活时间短,难于研究其生活史和筛选防治药物的技术难题。

  • 相关文献

[1]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一种规模化培养方法. 王小冬,魏布,刘兴国,陆诗敏,顾兆俊,金娇辉. 2018

[2]海洋红酵母的液体培养. 杨铿,杨莺莺,徐创文,梁晓华,陈海谊,麦晓勇,洪敏娜. 2016

[3]椭圆背角无齿蚌发育关键阶段形态结构以及寄生有效积温的研究. 陈修报,杨健,闻海波,刘洪波,赵颖,苏彦平. 2010

[4]中国海才女虫属复合体(多毛纲:海稚虫科)种类记述(英文). 周进,纪炜炜,李新正. 2010

[5]紫黑翼蚌钩介幼虫在不同规格寄主鱼寄生效果及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 马学艳,梁建超,金武,吕国华,顾若波,徐跑,华丹,闻海波. 2023

[6]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感染簇生蟹奴的生态学调查研究. 耿智,张涛,赵峰,冯广朋,杨刚,庄平,赵云龙. 2018

[7]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分子鉴定及形态学研究. 徐钢春,聂志娟,张守领,张勇,金武,徐跑,顾若波. 2013

[8]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营养指标的影响. 马学艳,杜兴伟,闻海波,金武,徐跑,华丹,顾若波. 2018

[9]梭子蟹肌孢虫的组织分布与形式特点. 王元,周俊芳,房文红,李新苍,马立才,赵姝,陈甜甜. 2016

[10]刺参体腔液穿刺抽取后细胞恢复过程的初步研究. 廖梅杰,王印庚,郝志凯,荣小军,陈贵平,陈霞. 2009

[11]刺参机械去脏工艺的实验研究. XU Wen-qi,徐文其,SHEN Jian,沈建. 2008

[12]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Zhu Jianxin,朱建新,Liu Hui. 2008

[13]刺参体壁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 高菲. 2008

[14]刺参池塘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 荣小军,李彬,廖梅杰,张正,王印庚,陈贵平. 2009

[15]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Huang Huawei,黄华伟,Wang Yingeng,王印庚,Chen Xia. 2011

[16]浒苔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秦搏,常青,陈四清,刘长琳,吕云云,燕敬平,王志军. 2014

[17]鱼礁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2014

[18]刺参池塘养殖青苔防治方法. 张传涛,赵炳然,曹金凤,孙祥山. 2016

[19]裂壶藻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 黄亮华,李浩洋,李彬,廖梅杰,陈骏佳,班甲,荣小军,李强,王印庚. 2014

[20]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菌——灿烂弧菌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印庚,荣小军,张凤萍,王岚,廖梅杰,邹安革.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