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发明人: 祁喜涛;胡建广;孙思思
专利号: CN200910194165.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甜玉米转基因再生苗的生根方法,该方法生根率高,适用性广。本方法采用两步生根法,先在含NAA的根诱导培养基中诱导根源基的形成;随后转接到含NAA+IBA的生根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再生根的生长培养。本发明与现有方法相比,生根时间短、速度快,生根培养25天即可移栽;生根率高,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适合多种基因型,是对超甜玉米转基因苗生根培养技术的重要改革。本方法对其他植物的生根也有参考价值。
- 相关文献
[1]超甜玉米转基因稳定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化植株PCR分析. 李余良,胡建广,苏菁,刘建华. 2007
[2]根癌农杆菌介导超甜玉米自交系幼胚转化研究. 胡建广,祁喜涛. 2004
[3]基因枪介导超甜玉米幼胚转化研究. 胡建广,李余良,祁喜涛,刘建华. 2005
[4]生物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莹,胡建广,李余良,刘建华,李高科. 2006
[5]转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左娇,郭运玲,孔华,徐林,周霞,郭安平. 2014
[6]快大型与矮小型优质种鸡蛋重与早期生长规律的分析. 马杰,陈鹏,李春雨,李娅兰,瞿浩,聂芳琪,杨纯芬,舒鼎铭. 2008
[7]5个超甜玉米新选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 李高科,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 2008
[8]种植季节对超甜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何晓明,谢大森,彭庆务. 2009
[9]优质、高产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3号的选育. 方志伟,刘建华,李余良,王晓明,尹艳,冯少光,李康活,胡建广,刘晓津. 2002
[10]超甜玉米自交系幼胚高效成株系统的建立. 胡建广,李余良,方志伟,刘建华,邱道寿. 2004
[11]超甜玉米“粤甜13号”早春地膜覆盖栽培研究. 李高科,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 2007
[12]保水剂对水分胁迫下超甜玉米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余红英,邓世媛,尹艳,赵宏霞. 2006
[13]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9号选育初报. 方志伟,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邱道寿. 2004
[14]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20号’. 郑锦荣,李高科,刘建华,李余良,胡建广. 2013
[15]超甜玉米佳美2号的选育. 谢大森,何晓明,陈清华,彭庆务,叶绍文. 2005
[16]大田超甜玉米施用保水剂效应的研究. 尹艳,余红英,尹国强,赵宏霞,陈静文,崔英德. 2004
[17]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正甜68的选育. 韩福光,郑锦荣,张衍荣,卢文佳. 2009
[18]超甜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谢大森,何晓明. 2003
[19]超甜玉米新品种正甜38的选育. 卢文佳,郑锦荣,李育军,龙卫平,韩福光,田永红. 2005
[20]优质高产超甜玉米粤甜10号的选育. 胡建广,方志伟,刘建华,李余良.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消费者在甜玉米种质食味品质鉴评中的偏好性初探
作者:于永涛;张楠;谢利华;李光玉;刘建华;李武;李高科;胡建广
关键词:甜玉米;食味品质;消费者;偏好性
-
基于SNP标记揭示中国鲜食玉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肖颖妮;于永涛;谢利华;祁喜涛;李春艳;文天祥;李高科;胡建广
关键词:鲜食玉米;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遗传距离;选择位点
-
甜玉米籽粒体积和粒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肖颖妮;李高科;李坤;于永涛;李光玉;李武;高颖珊;胡建广
关键词:甜玉米;籽粒体积;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甜玉米新优品种耐热性鉴定及耐热品种筛选
作者:卢文佳;李武;胡建广;李高科
关键词:甜玉米;耐热性鉴定;品种筛选;产量;农艺性状
-
基于转录组测序解析甜玉米耐低温发芽的相关基因
作者:李武;李光玉;肖颖妮;胡建广;李春艳;李余良;卢文佳;李高科;刘建华
关键词:甜玉米;低温萌发;近等基因系;转录组测序
-
广东玉米主导品种粤甜28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作者:李春艳;李高科;李坤;祁喜涛;于永涛;刘建华;李余良;胡建广
关键词:甜玉米;粤甜28号;品种选育;产量;品质;抗倒性
-
甜玉米维生素E含量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作者:谢利华;胡建广;李春艳;肖颖妮;李武;于永涛;卢文佳;文天祥;李高科
关键词:甜玉米;自交系;维生素E;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