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生物滤床

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董宏标;张家松;段亚飞;李华;刘青松;李卓佳;文国樑

专利号: CN201520833298.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生物滤床,包括设置在养殖池水体顶部的滤床和设置在养殖池水体内的提水管道,所述提水管道顶端穿过滤床连接有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纵横交错间隔处于滤床上方,所述提水管道底端内部设有增氧曝气管,所述增氧曝气管通过气管与一曝气增氧装置相连接,通过形成的提水管道和增氧曝气管,采用气浮提水的方式实现养殖池水体循环,含有沉积物的水体经提水管道上提至上方的滤床中,经滤床过滤净化后再流回至养殖池内,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处理;而且,也使得养殖池上下层水体能充分交流。养殖池水体顶部的滤床还能起到遮荫效果,为对虾提供良好栖息环境,有益生长。

  • 相关文献

[1]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药物应用试验初报. 杨仲明. 1996

[2]中国式“3+2”对虾安全养殖纳米集成技术设施与工艺流程(上). 丁永良. 2010

[3]对虾病害防治药物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 刘萍,李健,孙修涛,刘得月. 1997

[4]论对虾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杨丛海. 1990

[5]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罗亮,张家松,李卓佳. 2011

[6]厄瓜多尔的对虾养殖. 汪哲夫. 1991

[7]对虾养殖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曲克明,李勃生. 2000

[8]对虾清洁养殖模式的初步研究. 李健,马向东,刘德月,孙修涛,牟乃海,宋全山,王承彬. 2002

[9]中国式“3+2”对虾安全养殖技术纳米量子效应对虾免用药养殖机理的研究. 丁永良. 2009

[10]中国式“3+2”对虾安全养殖纳米集成技术设施与工艺流程(下). 丁永良. 2010

[11]我国养殖对虾病害发生与池塘环境生态的关系及对策探讨. 李键. 1996

[12]生物滤床净化池溏养殖排放水系统研究. 刘兴国,徐皓,顾兆俊,朱浩,吴宗凡. 2014

[13]生物发酵豆粕干燥技术的研究. 虞宗敢,高翔,周荣. 2007

[14]江蓠与对虾混养的神经-模糊优化模型初探. 黄洪辉,张汉华,吴进锋,梁超愉,李卓佳. 2006

[15]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基本特征研究. 刘娇,曲克明,刘海英,朱建新,李健,马德林. 2008

[16]采用OIE标准检测养殖对虾中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PCR检出类型. 袁颜颜,杨冰,万晓媛,刘笋,刘天齐,黄倢. 2015

[17]我国一株新型黄头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 朱罗罗,张庆利,万晓媛,邱亮,马芳,黄倢. 2016

[18]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ELISA快速检测. 史成银,黄倢,宋晓玲. 1999

[19]Cu污染条件下封闭循环水养虾系统的效能. 程波,刘鹰,杨红生,高喜燕. 2011

[20]对虾养殖模式对比及经济效益分析. 徐武杰,文国樑,曹煜成,胡晓娟,徐煜,苏浩昌,虞为.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