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亚种间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龚红兵;李闯;曾生元;周义文;盛生兰;林添资;景德道;钱华飞;余波

专利号: CN20131035481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种间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方法,该方法是以籼型三系恢复系为母本,与偏粳的中间型广亲和品种作父本杂交;F2及以后世代均于5月20日-5月25日播种,以后期转色为首要淘汰指标,应用系谱法兼顾其他综合农艺性状的选择,直至获得后期转色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稳定株系;对稳定株系进行连续2-3年的配合力测定,并观察测交F1后期转色;要求当选的籼型亚种间三系恢复系后期转色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对应测交种优势强、后期转色好。本发明的优点是:恢复系及用该恢复系配置的杂交稻组合的根系活力强,功能叶活力持久,不易早衰,后期转色好,株型好,优势强。

  • 相关文献

[1]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特性分析.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 2008

[2]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策略与启示.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刁立平,盛生兰. 2009

[3]我国杂交籼稻育种研究进展. 王爱民,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何冲霄,朱国永,任仲玲,刘凯. 2012

[4]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方兆伟,樊继伟,钟环,陈庭木,卢百关,秦德荣,徐大勇. 2007

[5]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与育种方法探讨. 石明亮,朱国强,陈桂银,薛林,胡加如,印志同,陈国清,陆虎华. 2005

[6]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利用研究进展──Ⅰ.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与亲本的关系. 孙加祥,汤陵华,朱庆森,薛艳凤,蔡一霞. 1999

[7]多抗性水稻品种育成与应用效果. 张丽娟,赵志超,王洁,雷财林,周根友,刘建,万建民. 2005

[8]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张亚东,朱镇,赵凌,宗寿余,王才林. 2006

[9]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氮素需求的比较. 龚红兵,周义文,曾生元,钱华飞,李闯,刁立平,林添资,景德道,余波,盛生兰. 2011

[10]从事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近30年的回顾与展望. 汤述翥,王才林,洪德林. 2010

[11]FSH、EGF、胰岛素促进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减数分裂恢复机制的研究. 李朝军,范必勤,王金(口奚),张祖暄. 1997

[12]光照状况对光抑后的恢复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傅春霞,谭秀云,顾行影,李黄振,聂毓琦. 1990

[13]阶段性涝渍后棉花叶片几个生理指标的恢复. 杨云,刘瑞显,张培通,陈兵林,杨长琴,郭文琦. 2011

[14]蚕豆育种研究进展(Ⅰ)——遗传学研究. 吴春芳,唐益其,姜永平,钱海民,唐纪华,俞雪美,吴菊芳. 2007

[15]特色糯玉米新品种研究进展及育种方法创新. 黄小兰,胡加如,薛林,石明亮,陈国清,陆虎华,程玉静,孙权星,陈小晖,彭长俊. 2012

[16]蚕豆育种研究进展(I)-遗传学研究. 吴春芳,唐益其,姜永平,钱海民,唐纪华,俞雪美,吴菊芳. 2007

[17]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及其鉴定与育种方法探讨. 石明亮,黄小兰,陆虎华,郝德荣,陈国清,周广飞,张振良,程玉静,孙权星,冒宇翔,薛林. 2017

[18]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现状与展望. 郝德荣,冒宇翔,陈国清,陆虎华,石明亮,黄小兰,薛林. 2016

[19]蚕豆育种研究进展(Ⅱ) 蚕豆育种目标、方法及展望. 吴春芳,唐益其,姜永平,钱海民,唐纪华,俞雪美,吴菊芳. 2007

[20]鲜食糯玉米育种研究概况. 薛林,印志同,陈国清,陆虎华,黄小兰,石明亮,胡加如.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