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
发明人: 梁改梅;陈稳良;张玉萍;李秀莲;史兴海;冯瑞云;王长彪;李广信;张彦芹
专利号: CN201420629592.9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甘蓝型作物收获器具,包括手柄、刀框、叉头、“V”形板、挡杆、刀杆、压杆、切刀、刀柄、弹簧、锁套、锁杆和锁芽。手柄的底部设有刀框和叉头,在手柄和刀框之间设有双向的“V”形板和挡杆,手柄的中下部铰接刀杆,在铰接刀杆上方的手柄上铰接有压杆,在刀框内设有切刀,切刀固定连接刀柄,刀柄与刀杆的下端部铰接,在切刀与挡杆之间设有切刀的回位弹簧,在手柄和压杆铰接点下方设有自动锁紧装置,所述的锁紧装置由锁套、锁杆和锁芽构成。在刀杆与压杆交叉处设有“O”形装置,压杆自由穿过刀杆的“O”形装置。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人工收获甘蓝型作物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收获质量和效率。
- 相关文献
[1]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的研究方向. 张正斌,徐萍,卫云宗,刘新月. 2010
[2]高粱联合收获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伟仁,白文斌,景小兰,董良利,赵建武. 2013
[3]山西北部地区青贮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张小娟,郭庆瑞,郭凤琴,殷建军,王力. 2020
[4]处理时间对农杆菌介导甘蓝转化中抗性芽分化率的影响. 苑丽霞,王景雪,孙毅,杜建中,李贵全,李永虎. 2006
[5]2ZS-3型挠性圆盘式甘蓝补水移栽机设计及试验. 赵旭志,张伟,姜春霞. 2019
[6]虱螨·虫螨腈对甘蓝甜菜夜蛾的田间防效. 常芳娟,刘珍,范巧兰,姚众,吕贝贝,张贵云,张丽萍. 2020
[7]甘蓝蚜虫田间防治研究. 郑竹胜,邢鲲,赵飞,王建民,赵凌瑞. 2015
[8]早熟甘蓝新品种‘惠丰8号’. 侯岗,武永慧,王翠仙. 2014
[9]秋早熟甘蓝新品种‘惠丰5号’. 王翠仙,武永慧. 2008
[10]晋中市日光温室甘蓝栽培技术. 田如霞,郭尚,冯志威,张知. 2009
[11]北方地区露地春茬甘蓝栽培技术要点. 李岩. 2019
[12]秋甘蓝新品种惠丰3号的选育及栽培. 武永慧,王翠仙,程伯瑛. 2004
[13]早熟春甘蓝新品种‘惠丰6号’. 武永慧,王翠仙,谷晓滨. 2012
[14]浅析甘蓝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 李岩,李荫藩,王春珍,王娟. 2016
[15]惠丰甘蓝对黑腐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程伯瑛,武永慧,王翠仙,武峻新. 2002
[16]中早熟甘蓝新品种惠丰3号的选育. 王翠仙. 2006
[17]秋早熟甘蓝新品种‘惠丰7号’. 王翠仙,武永慧,谷晓滨. 2011
[18]秋早熟甘蓝新品种‘惠甘68’. 刘彩虹,武永慧,王翠仙. 2013
[19]甘蓝品种黑腐病抗性试验. 曹建琴,王静,顾蓉. 2017
[20]甘蓝新品种惠丰1号的选育. 武永慧,王翠仙,程伯瑛,武峻新.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马铃薯StDof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者:梅显军;宋慧洋;李京昊;梅超;宋倩娜;冯瑞云;陈喜明
关键词:马铃薯;StDof5;载体构建;遗传转化
-
小麦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方法的适用性评价
作者:陈家婷;白欣;谷雨杰;张潇文;郭慧娟;常利芳;陈芳;张树伟;张晓军;李欣;冯瑞云;畅志坚;乔麟轶
关键词:小麦;耐盐鉴定;方法评价;芽期;苗期
-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娜娜;李志强;黄学芳;郝科栋;梁改梅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玉米;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
玉米ZmCPB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刘江;赵兴华;韩斌;王铭;路贵和;王长彪;李新征
关键词:玉米;ZmCPB1基因;子粒发育;克隆;生物信息学
-
马铃薯品种‘并薯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作者:宋倩娜;梅超;霍利光;王慧杰;冯瑞云
关键词:马铃薯;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植物激素;遗传转化体系
-
马铃薯品种'并薯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作者:宋倩娜;梅超;霍利光;王慧杰;冯瑞云
关键词:马铃薯;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植物激素;遗传转化体系
-
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雷梦林;刘霞;冯瑞云;李欣;张晋;杨生权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