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发明人: 何睦礼;伍锡岳;赖耀英;苗爱清;李勤
专利号: CN91100212.X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特别是一种制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茶树的花通过高香处理、成型处理和精制处理制作而成。本发明由于利用了茶树的花制作成品茶,能较大幅度提高茶叶的产量,提高中低档茶的品质,其产品具有茶花的自然清香,高而持久,易冲泡,营养丰富等特点,同时还能解决茶(农)场冬季劳动力的出路。
- 相关文献
[1]粤北山区制茶历史渊源及其相关文化特色. 李丹霞,方伟,梁俊芬,洪建军. 2019
[2]茶树花果利用研究总结报告. 伍锡岳,熊宝珍,何睦礼,苗爱清,李勤,庞式,吴秋典,文克生. 1996
[3]超声波辅助提取茶花多糖的工艺研究. 孙世利,庞式,赖兆祥,曾琼,王秋霜,潘顺顺,苗爱清. 2010
[4]一个高抗多季茶花新品系‘摇曳多姿’的选育及其养护. 刘小飞,孙映波,于波,钟荣辉,黄丽丽,杨钰钗. 2024
[5]快大型与矮小型优质种鸡蛋重与早期生长规律的分析. 马杰,陈鹏,李春雨,李娅兰,瞿浩,聂芳琪,杨纯芬,舒鼎铭. 2008
[6]高良姜花和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翟红莉,李倩,王辉,曾艳波,蔡彩虹,梅文莉,戴好富. 2014
[7]鼠茅草间作对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陈义勇,黎健龙,周波,吴小敏,崔莹莹,冯少茂,胡海涛,唐劲驰. 2023
[8]茶叶抑制肥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 孙世利,凌彩金,潘顺顺,苗爱清. 2011
[9]高花青素茶树新品种'丹妃'. 王青,倪尔冬,方开星,秦丹丹,潘晨东,王秋霜,李红建,姜晓辉,李波,吴华玲. 2023
[10]不同季节翠玉品种茶叶香气组分的GC-MS分析. 赖幸菲,庞式,李裕南,徐平,潘顺顺. 2014
[11]茶饼病病叶表面微生物多样性及病害真菌的分离鉴定. 陈义勇,周波,黎健龙,唐颢,崔莹莹,吴文浩,刘嘉裕,唐劲驰. 2023
[12]基于化学计量学分析堆青时间对白茶香气的影响. 陈维,曾斌,苗爱清,王雯雯,祁丹丹,庞式,马成英. 2018
[13]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种'粤茗5号'. 方开星,秦丹丹,潘晨东,姜晓辉,李波,王秋霜,倪尔冬,李红建,王青,吴华玲. 2023
[14]高香型茶树新品种'粤茗4号'. 潘晨东,秦丹丹,方开星,姜晓辉,王秋霜,倪尔冬,李红建,王青,李波,吴华玲. 2023
[15]茶树新品种'粤茗1号'. 潘晨东,方开星,秦丹丹,姜晓辉,李波,李红建,王秋霜,倪尔冬,王青,吴华玲. 2023
[16]高香红茶新品种'粤茗7号'. 方开星,秦丹丹,潘晨东,姜晓辉,李波,王秋霜,倪尔冬,李红建,王青,吴华玲. 2023
[17]高香型茶树新品种'丹霞8号'. 秦丹丹,方开星,潘晨东,姜晓辉,李波,王秋霜,倪尔冬,李红建,王青,吴华玲. 2023
[18]茶叶追溯技术研究. 凌彩金,刘锦新. 2013
[19]地方特色小种类茶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梅州客家茶为例. 周波,黄秀鑫,黄海英,林新,肖丽红,邹镱,操君喜. 2017
[20]水稻育种的方法和手段. 罗小忠,郭樱花,叶菊华,吴亚辉,黄愉光,陶星星,苏彬峰.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贮青温度及方式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林冬纯;胡蝶;陈维;夏红玲;乔小燕;苗爱清;马成英
关键词:茶青;贮青温度;贮青方式;红碎茶;品质
-
闷黄对黄茶香气特征及关键香气化合物的影响
作者:夏红玲;苗爱清;陈维;胡蝶;乔小燕;马成英
关键词:黄茶;香气;闷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多元统计分析
-
高温长时辉干工艺对广东炒青绿茶香气组分的影响
作者:胡蝶;陈维;马成英;方壮东;黄海英;苗爱清
关键词:辉干;炒青绿茶;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野化白云黄茶闷黄过程中的品质成分变化及其菌种分离鉴定
作者:刘展良;吴晓蓉;黄溢锯;黄锡朋;黄雪雅;伍锡岳;林月春;陈玲;周巧仪
关键词:白云黄茶;闷黄;品质成分;菌种分离鉴定
-
不同保鲜处理过程中茶青品质成分含量的变化
作者:胡蝶;陈维;马成英;吕恩利;苗爱清;乔小燕
关键词:茶青;保鲜;品质;儿茶素类化合物
-
半连续化生产线和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梅双;乔小燕;陈维;苗爱清;马成英
关键词:客家;炒青绿茶;生产线;单机;品质
-
创新乌龙茶全自动连续化做青装备
作者:马成英;苗爱清;周建勇;何秀古;陈维;乔小燕;庞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