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附着生物实验试板的固定架

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李纯厚;张伟;贾晓平;陈丕茂;方良;舒黎明

专利号: CN200820046423.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附着生物实验试板的固定架,包括一个框架体和四个支架,所述的四个支架分别固定于框架体底面的四个角上,所述的框架体的每条框边上分布有若干个用于捆扎的孔洞,所述的框架体和支架均由三角铁条构成,其中框架体顶面四条三角铁的直角开口两两相对设置,底面三角铁直角开口与顶面设置相同,侧面的三角铁直角开口朝框体内设置。本实用新型可方便组装附着生物实验试板,并可稳定地固定于海水中,更方便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研究。

  • 相关文献

[1]底栖硅藻生物膜附着基对扇贝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 杜美荣,方建光,毛玉泽,李锋,高亚平,房景辉,王同勇,蒋增杰. 2020

[2]培育密度和投饵量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存活及附着变态的影响. 种金豆,李琪,王涛. 2019

[3]牡蛎礁修复的底物筛选:新、旧牡蛎壳附苗效果比较. 姜伟,孙兆跃,施文静,范瑞良,李楠楠,全为民. 2021

[4]底物颜色和附着物对牡蛎和藤壶自然补充量影响. 陈丽芝,姜伟,施文静,张文考,祁拥华,叶春宇,李楠楠,范瑞良,全为民. 2024

[5]盐度对海萝孢子附着、萌发和成活的影响. 陈利雄,吴进锋,陈素文,颉晓勇,朱长波,郭奕惠. 2013

[6]底物中碳酸钙含量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 范瑞良,晁敏,任国平,全为民. 2017

[7]鲜活大菱鲆溯源标识固定工艺研究及参数优化. 徐文其. 2021

[8]利用微生物净水研究进展. 乔培培,陈丕茂,秦传新,李娜. 2014

[9]有益微生物在暗尾东方?纯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陈家长,胡庚东,吴伟,瞿建宏. 2004

[10]尼罗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 白俊杰,马仲波. 1987

[11]微型叶轮桨的节能与助推效果的验证试验. 陈次颖. 1993

[12]桑沟湾大叶藻附着生物的季节变化. 高亚平,方建光,张继红,李峰,毛玉泽,杜美荣. 2010

[13]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在海洋牧场构建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 李真真,关长涛,公丕海,王腾腾,刘超,李梦杰. 2014

[14]亚热带养殖海湾皱瘤海鞘生物沉积的现场研究. 闫家国,齐占会,田梓杨,史荣君,张汉华,黄洪辉. 2013

[15]青岛石雀滩海域人工鱼礁材料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震,公丕海,关长涛,李娇,史佰佰. 2019

[16]天津大神堂海域不同时间序列礁体附着生物群落特征变化. 郭彪,陈卫,高燕,张博伦,王硕,王宇,张雪,曾祥茜. 2020

[17]贝壳礁构建和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王莲莲,陈丕茂,陈勇,罗虹霞. 2015

[18]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2008

[19]XLP涂料对合浦珠母贝成活率、生长及附着生物量的影响. 陈明强,李有宁,张殿昌,吴开畅,杨其彬,王雨,陈旭,江世贵. 2008

[20]圆洲岛近岸不同表面处理的鱼礁模板附着生物群落特征. 王莲莲,陈丕茂,黎小国,罗虹霞.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