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周进;纪炜炜
专利号: CN201320072537.X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定量框,包括框体和手柄,所述框体是一个上方开口的长方体,所述框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所述框体的高大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所述框体上方开口的两条对边上各装有一个手柄。所述框体的底面正方形边长25厘米、高30厘米。本实用新型设计可在保证表面积为0.0625m2的基础上,保证采集沉积物深度为30cm,此设计特别适合于软泥底质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并且,在硬泥沙质沉积物环境中,不能轻易将定量框插入沉积物的时候,通过脚踏增加力量,将定量框按到沉积物中,同时,在完成采样工作后,方便将定量框从沉积物中移除。
- 相关文献
[1]沿潮沟级别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空间变异. 储忝江,盛强,王思凯,黄铭垚,吴纪华. 2016
[2]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李慧峰,杨文波,袁立来,刘宝祥,曹坤,王琳,丁放,李慧琴,李继龙,李应仁,黄经献,张传涛. 2018
[3]柘林湾-南澳岛潮间带冬夏两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舒黎明,陈丕茂,秦传新,黎小国,周艳波,冯雪,于杰,袁华荣,李国迎. 2016
[4]长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 严娟,庄平,侯俊利,张涛,刘鉴毅. 2012
[5]长江口北支水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研究. 罗民波,沈新强,徐兆礼,王云龙,朱江兴. 2006
[6]化纤废水中污染物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繁殖的影响. 袁有宪,王会平. 1998
[7]外洋大型头足类评述. 熊国强. 1996
[8]鱼类食物组成的研究概况. 刘勇. 2008
[9]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10]贝类采捕机自吸装置的试验研究. 刘茂君. 1983
[11]绿潮藻类对典型海草床底栖生境的影响. Xiaoyue Song,宋肖跃,Chenggang Lin,林承刚,Hongsheng Yang,杨红生,Yi Zhou,周毅. 2018
[12]胶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刘兆庆,徐方建,田旭,徐丰,赵永芳,李安春,江祖州,殷学博. 2017
[13]三亚天涯海角潮间带趋磁细菌特性. 徐丛,陈海涛,张文燕,陈一然,董逸,潘红苗,杜海舰,王明玲,刘佳,滕兆洁,肖天. 2016
[14]青岛湾潮间带活体底栖有孔虫Ammonia aomoriensis(Asano,1951)壳体δ~(18)O值的季节变化. 俞宙菲,类彦立,李铁刚. 2016
[15]广东10个海岛潮间带大型经济海藻调查. 薛姣,李婷,苏家齐,朱长波,张博,陈素文. 2024
[16]黄河口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尹霞,李思琦,尚天微,江雪艳,甄毓. 2021
[17]江苏启东潮间带滩涂底栖贝类生物多样性及分布格局. 李楠楠,范瑞良,陈渊戈,欧阳珑玲,姜伟行,全为民. 2023
[18]2015年胶州湾主要入海河流及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数据集. 赵永芳,田旭,叶友权,徐方建. 2022
[19]长山列岛潮间带贝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 葛广玉,周丽青,井浩,吴宙,吴彪,孙秀俊,刘志鸿,杨玉敏,赵丹. 2024
[20]红海湾海藻资源的研究. 吴进锋,张汉华,梁超愉,邱丽华,王江勇.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西北印度洋海域浮游动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杰青;孙涛;俞锦辰;王悦恺;李森;李烜金;周进;史赟荣;陈烁;陈朗;田伟;付婧;李磊;胡浩鹏
关键词:浮游动物;深水种;空间分布;环境因子;印度洋
-
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时空共存关系初探
作者:杨杰青;晁敏;史赟荣;张冬融;周进
关键词:浮游动物;百陶箭虫;肥胖箭虫;三门湾;共存关系
-
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V、Cr、Co、Ni的形态特征及潜在风险分析
作者:柏育材;张海燕;郑亮;纪炜炜;阮雯;徐亚岩
关键词:重金属;形态;影响因素;沉积物;长江口
-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展望
作者:盛文雨;纪炜炜;阮雯;郑亮
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
南海北部表层海水微生物多样性及部分真菌活性物质研究
作者:李涵;樊成奇;陈莎;周进;周俊芳;陆亚男;马丽艳;田晓清
关键词:南海表层海水;微生物多样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活性;抗肿瘤活性
-
三沙湾养殖衍生有机物沉降对多毛类优势种营养生态特征的影响
作者:张鹏展;付婧;周进
关键词:三沙湾;网箱养殖;底栖生态效应;大型底栖动物;多毛类
-
中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研究
作者:岳冬冬;吴反修;方海;阮雯;纪炜炜
关键词: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