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蘑菇淡季栽培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栽培模式;栽培品种;品种;栽培;品种选育;高效栽培;蘑菇;高效;模;模式;模式研究;研究;选育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本项目为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3C32042),研究起始时间为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项目采用单孢杂交与分子辅助选育技术,以提高菌丝爬土能力和结实率为选育目标,在136个杂交组合中,选育出适合夏季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温型双环蘑菇新品种“夏秀2000”,平均产量达8.9kg/m2,比现有品种“夏菇93”增产15.6﹪~20.4﹪;采用单孢选育技术,分别以A737和Ab07为亲本,经4~5代耐低温定向筛选,育成耐低温优质高产白色双孢蘑菇新品种“英秀一号”和棕色蘑菇新品种“棕秀一号”,平均单产分别达9.07kg/m2和10.1kg/m2,其中“英秀一号”低温期产量分别比亲本和常规品种2796增产39.1﹪和59.1﹪,“棕秀一号”分别比亲本和常规品种2796增产41.2﹪和76.5﹪,两个品种的子实体形态和RAPD图谱与亲本存在不同,表明与出发菌株有遗传差异。   项目提出了以蘑菇覆土技术、主要病虫杂菌综合防治和冬季菇棚增温等为核心的蘑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其中:覆土材料配方、专用基质菌种,线虫侵染途径、发生规律及以杀灭床架休眠线虫为核心的防治措施,棚外覆膜增温促进冬季出菇技术等具有创新性。   2003年至2005年,该项目形成的品种与技术在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广东、四川等省市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910余万平方米,新增经济效益10032万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 相关文献

[1]杨梅简约高效栽培若干思考. 陈方永. 2018

[2]天然彩色棉研究进展. 邱新棉,赵连英. 2000

[3]黄岩兰溪白沙枇杷品种裂果差异原因初探. 陈金明,倪海枝,颜帮国,王引,陈方永. 2018

[4]玉米新品种浙单14的选育. 吕学高,卢华兵,朱正梅,石丽敏,宋费玲. 2020

[5]优质食用红心甘薯品种浙薯7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2013

[6]西瓜琬美59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郑学强,杜龙岗,陈合云,阮关海,黄益峰. 2012

[7]杂交稻中优208的选育与栽培. 李春寿,黄福灯,阮关海,陈合云,郑学强,杜龙岗. 2005

[8]粟米新品种浙粟1号. 吕学高,刘新华,石丽敏,蒋凯,朱正梅,曹春信,宋费玲,张飞萃,卢华兵. 2022

[9]宁海县小麦主栽因子对赤霉病为害的影响. 尤爱琴,童相兵,张昌杰,吴健国,柴荣耀,张震. 2011

[10]杆芯造纸用红麻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梅桢,程舟. 1993

[11]耐穗发芽晚粳稻浙粳96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 张小明,王仁杯,叶胜海,朱国富,翟荣荣,严成其,张会杰,常志远,张锐剑,楼再鸣. 2018

[12]杨梅品种在诸暨引种试验. 冯伟,郑锡良,梁森苗,任海英,戚行江,戚来国. 2015

[13]蘑菇不同品种的栽培性状及脂酶同工酶关系的探索. 冯伟林,蔡为明,杜新法. 2003

[14]浙东双孢蘑菇延时高效栽培技术. 颜伯霖,蔡为明,徐友根,潘灵. 2005

[15]蘑菇不同菌株的比较试验. 冯伟林,蔡为明,金群力. 2004

[16]三种工农业废料的理化性状及作为蘑菇覆土材料的研究. 蔡为明,Ralph Noble,金群力,方菊莲,冯伟林,范丽军. 2002

[17]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蔡为明. 2016

[18]不同覆土基质理化性状分析及其对蘑菇生长影响研究. 冯伟林,金群力,李南羿,范丽军,蔡为明. 2007

[19]蘑菇菇蚊、菇蝇安全防治技术. 徐桂堂,蔡为明,金群力,冯伟林,李南羿,范丽军. 2008

[20]蘑菇竞争性杂菌——胡桃肉状菌的发生与防治. 蔡为明,金群力,冯伟林,范丽军,方菊莲.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