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生长发育;辅助选择;绵羊;分子;标记;肉用绵羊;分子标记;发育;繁育;繁育方法;发育性状;建立;育种;方法;品系繁育;选择;生长;育性;绵羊育种;品系;生长发育性状;性状
第一完成单位: 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7
摘要: 课题应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与技术分别从生长发育性状、产肉性能、肉质和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三个方面对绵羊肉用性能首次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筛选出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分子遗传标记,并取得了重要发现;同时,应用自创的数学模型解决了品系繁育方法建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肉用绵羊等级评定和级进杂交群体中亲本公羊不均等遗传贡献的控制问题);通过对绵羊生长轴上8个与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及发育性变化的研究,初步阐明了绵羊生长轴系统调控的反馈和负反馈机制。这些结果可为今后优质高产的肉用绵羊新品系(种)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 1.应用微卫星连锁分析对绵羊生长发育性状的研究发现: (1)微卫星标记杂合度与各个时期的体重、体高、体长和管围间呈现正相关,而与各个时期的胸围呈负相关。微卫星基因杂合度对各个时期生长性能的相关效应在不同级进杂交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2)紧密连锁的基因座OARHH35和BMS648与体重存在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其间存在的QTL可能就是ob基因。 2.应用PCR-RFLP、PCR-SSCP和序列同源比较分析以及微卫星相关分析的方法对绵羊肉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 (1)引起新疆肉羊后臀肌过度发育的基因不是CLPG基因,可能是其他基因或QTL的作用。 (2)Dorset群体中标记BM3413的基因型AG和BG,CSSM18的基因型DL和FN,MCMA26的基因型BH;Suffolk群体中基因座BM3413的基因型AE和BD,TGLA122的基因型AF和EI,MCM38的基因型AG和DF以及CSSM18的基因型AF和DD,它们的臀宽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同组其它各基因型,这些基因型在今后的肉羊选育中可参考作为相应肉羊群体早期辅助选择的标记。 (3)2号染色体GDF8区域内微卫星座位BM81124,BULGE20附近可能存在影响绵羊肌肉发育的QTL。 3.对肉羊育种中的难点问题应用自创的数学模型(绵羊级进杂交群体中种公羊遗传贡献优化控制模型与肉用绵羊等级评定物元模型)进行了研究,使实际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肉用绵羊育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方法对影响绵羊肉质(H-FABP和PPARγ基因)和生长发育性状相关基因(Ghrelin,GHSR,SS,GHRH,GHR,GH,IGF-Ⅰ和IGF-ⅠR基因)的表达及发育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 (1)H-FABP基因在生长发育早期就影响哈萨克羊IMF含量,可以作为影响绵羊IMF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 (2)在所研究的与绵羊生长发育相关的8个基因中,ghrelin和GHSR,以及神经内分泌生长轴中GH上游基因(GHRH与SS)的表达与绵羊的早期生长相关性较大,在绵羊的生长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GHR和IGF-ⅠR可能在GH的反馈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推广应用前景: 本课题内容为应用基础性研究,主要针对新疆肉用绵羊新品种(系)培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和关键环节展开深入研究,从理论上阐明肉羊重要生产性状(产肉和生长发育性状)功能基因或主效基因的分子遗传机理和特性,为分子育种技术在肉羊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有效利用优良种质资源,培育出具新疆特色的优质肉羊品种(系)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和支撑。鉴于项目研究内容为基础性问题,因此成果主要以研究论文的形式体现。截至目前,已累计在国家一级学报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0余篇(均署名受新疆兵团博士资金资助)。提高了完成单位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和综合素质,也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国家基础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影响有所提升。 尽管项目偏重于基础性研究,然而考虑到新疆的具体现实情况和项目的最终目标,课题在进行实验研究的同时也注重优良个体的选育。目前,在兵团农六师新湖农场已初步将200余只级进杂交优良个体应用于当地低产绵羊的改良上。执行期间已累计增收290万元。与此同时,课题组还应用项目成果在兵团151团紫泥泉种羊场展开系统的肉羊新品系的培育工作,为课题研究成果今后进一步结合生产实际奠定了基础。 这种优质高产新品系(种)绵羊将来如能培育出并得以推广,可形成以质量代替数量的传统养羊模式,则能明显改善因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以及进而产生的生态问题。因此,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和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推广应用前景诱人。
- 相关文献
[1]澳大利亚细毛羊考察报告. 赵福义,石国庆. 2002
[2]"新疆兵团绵羊繁育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审评. 刘辉. 2005
[3]绵羊7号染色体46 818 598位点在脂臀阿勒泰羊群体中的多态检测及分析. 甘尚权,杨武,张伟,沈敏,刘守仁. 2014
[4]品种内双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 刘守仁. 1998
[5]品种内双杂交在绵羊育种上的应用. 刘守仁. 2001
[6]绵羊育种微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夏洛浚,张义芬,刘辉,唐玉芬,王鹏,崔晓玲. 1990
[7]阿垦肉毛兼用细毛羊的选育. 陈周田,李兵,朱桂芝,尹君亮,章济生,童自强,杨超堂. 1992
[8]利用多胎绵羊发展新疆羊肉生产的思考与建议. 张云生,靳勇. 2014
[9]新疆建立绵羊分子育种和繁育体系的研究分析. 张云生,靳勇. 2014
[10]绵羊毛囊体外分离培养的研究. 徐从祥,杨华,周平,杨永林,廖和荣. 2011
[11]miR-133对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 王立民,张伟,周平,甘尚权. 2015
[12]基因检测技术在小尾寒羊高繁品系建立中的应用. 柳楠,王金文,魏敬才,田春玲,王新颜,杨永林,李晶,樊庆灿. 2009
[13]绵羊PRNP多样性与抗病性及繁殖性能的关系. 管峰. 2008
[14]微卫星座位多态性与两个肉用绵羊群体眼肌性状的关系. 任航行,刘国庆,张兴国,代蓉,石国庆,吕高瑞,桂东诚. 2007
[15]肉用绵羊2号染色体GDF8区域4种微卫星标记多态性研究. 宋彦红,石国庆,柳楠,代蓉,任航行,刘国庆. 2007
[16]性控冻精在肉羊胚胎移植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刘长彬,倪建宏,曲明悦,汪新兰,罗文毅,蒲新竹,张宾. 2012
[17]绵羊微卫星标记与体重的相关分析. 孙业良,刘国庆,王刚,任航行,代蓉,刘守仁,谢庄. 2006
[18]4个肉用绵羊品种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孙业良,刘国庆,代蓉,王刚,任航行,谢庄. 2005
[19]肉用绵羊等级评定物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刘国庆,任航行,王新华,刘守仁,代蓉,杨利国. 2006
[20]利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两个肉用绵羊品种级进杂交群体的遗传结构. 刘国庆,孙业良,任航行,代蓉,王新华,刘守仁,杨利国.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脂肪酸结合蛋白4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岩;杨永林;杨华;余乾;张文喆;张宾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4;生物学作用;畜禽生产
-
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核心基因和关键lncRNA的筛选与分析
作者:杨杨;李良远;万鹏程;卢守亮;刘长彬;杨华;王立民;代蓉;周平
关键词:绵羊;季节性发情;RNA-seq;核心基因;lncRNA
-
绵羊MYL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组织表达分析
作者:杨杨;余乾;刘昱成;杨华;赵卓;王立民;周平;杨庆勇;代蓉
关键词:绵羊;MYL;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
-
CHD1基因在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宋志强;马顺平;刘福元;杨井泉;郜兴亮;于厚军;代蓉
关键词:性别鉴定;CHD1基因多态性;美国王鸽;绿壳蛋鸡;PCR
-
多胎萨福克与哈萨克羊杂交F1和F2代屠宰性能的比较
作者:余乾;杨永林;杨华;张文喆
关键词:多胎萨福克;哈萨克羊;杂交后代;屠宰性能
-
多胎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后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作者:余乾;杨永林;杨华;王苗苗;张宾;张文喆
关键词:多胎萨福克羊;哈萨克羊;级进杂交;屠宰性能;肉品质;生理生化指标
-
新疆天山北坡两种草地类型放牧条件下多胎萨福克羊生产性能的对比分析
作者:余乾;杨永林;杨华;张文喆
关键词: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绵羊;体重;繁殖性能


